第179章 好的不学尽学坏爱新觉罗·弘历(23)
【对于和珅的所作所为,弘历知道吗?他当然知道的。可文字狱是大清的传统技能,从他曾祖父就开始用了,弘历怎么会觉得有问题呢?更何况,和珅是个会粉饰的人,即便是造成了不好的后果,也能凭着巧舌如簧的说辞,将一切都遮掩过去,甚至说成是好事,是他的政绩功劳。】
虽然早已猜到,和珅负责此事,文字狱必然会成为他大杀四方的利器,但是听到天幕的描述,帝王们还是心有戚戚焉,有不忍继续听的感觉。
毕竟,和珅这种做法,从他个人角度来说,是打击政敌,是报复其他人,可是按照那种牵连广泛的影响来看,害得最苦的不是汉人读书人吗?
第179章 好的不学尽学坏爱新觉罗·弘历(23)
李世民定定地看了天幕好一会儿, 才道:“文人士子,乃一国柱石,如此轻视欺辱, 必遭反噬。”
李唐朝廷哪怕再厌恶世家, 再知道世家与朝廷的对立关系, 却也不敢正面冲突, 直接下死手去打压,想的还是迂回的办法,想尽办法挖掉他们的根基,让他们自己衰落, 而不是明面上的你死我活, 就是因为这些世家牵连甚广,一个操作不当, 就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动荡。
满清时的汉人士子,与世家们的角色十分相似, 都是影响朝廷统治的存在,可是又不能直接铲除, 那样太过于毁伤社会的根基。
李治点头:“即便是天幕说,文人士大夫们的骨头, 越来越软, 但毕竟是读书人, 是朝廷人才的储备,怎可如此残忍对待?”
李世民略感欣慰地看了这个儿子一眼,虽然他在人伦上做的大逆不道,可是在为君之道上, 还算不错。
这天下,还真是人无完人, 李治比他两个哥哥都要听话乖巧,才能学识上也不差什么,可是为什么偏偏……
作为老父亲的李世民,想到这些,心情更加郁卒了。
赵德昭听到这里,忍不住气愤了起来:“怎可对读书的士子们,下如此毒手?!”
赵德昭虽不像赵匡胤那样,痴迷于读书,可也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尊师重道,学到了对读书人的尊敬。
他声音有些大了,把已经昏昏欲睡的赵德芳都吵得清醒了:“大哥,你怎么了?”
赵匡胤道:“没事,就是听到了奸臣做坏事。”
转而又安抚赵德昭道:“他们不敬读书人,所以下场并不好,咱们做不了什么,但后面的恶果,会给他们报应的。”
赵德昭喘着气,情绪慢慢的平复了下来,道:“父皇,这种事,不应发生在我中原之地。”
治国就是要靠文人,靠读书人的脑子,若是读书人遭到这样的对待,如何能令一国强盛,如何令四方安宁?
赵匡胤不仅没有因为赵德昭的失态而生气,反而有些欣慰和高兴:“是啊,外族人入侵中原,是不会珍惜咱们汉文化那一套的,甚至还要全部打落泥中,而咱们要做的,就是防御来自四面八方的敌人,要守住中原这一片地方的安宁。”
赵德昭一直冷静自持,此时因为读书人的遭遇,而被激发了心中的怒意和血性,是赵匡胤十分乐意看到的。
赵德芳毕竟年纪小,即便是嘴上说了不少次,要当大将军,要为大宋收回幽云十六州,要打北方的势力,能做到多少,没有保证。赵德昭则不然,他已经是成年人,且有一些才能,赵匡胤当然更原因相信这个儿子,若是他有了这份心,便更能做到心中所想。
朱元璋啧啧有声,甚至不惜自□□:“看上去,这文字狱搞出来的事,比我杀贪官搞得还厉害。”
朱棣也乐得做他的捧哏:“您说的是,杀贪官至少是有威慑作用,是真心为民做好事,可这文字狱,可全都是一腔私欲啊!”
都是权力场上的老油条,不难看出,弘历没有阻止和珅,甚至纵容和珅搞文字狱,估计也是存了要打压汉家读书人的想法,汉人士族的能力与能量,上位者都很清楚。人家虽不像武将那样,能明明白白地杀人,可是他们能口诛笔伐一个人,让这个人社死,让这个人死在史书上,甚至动摇一国根基。
朱元璋也算是和那些读书人周旋了半辈子,虽然厌恶酸腐文人的酸诗,却也十分清楚那些学识渊博的大儒和文人的能力,治国需要他们,皇家教育也需要他们呐。这弘历这样一搞,读书人只会与朝廷更加离心离德,更加蛰伏与潜藏起来。
有了前面的铺垫,玄烨对这部分倒是还能承受得住,甚至有心喝茶了。
【修《四库全书》这事,到现在,甚至是教科书上,都当成是正面功绩来写的。可是我个人宁愿,弘历从没修过这书。弘历修这个书,简直就是文化界的一场历史浩劫。和珅借机搞文字狱,打压文人,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前面历朝历代的古籍,甚至是秦汉以前的书,都在这次浩劫中,被毁掉了。】
【这一场浩劫,有些人会拿秦始皇焚书坑儒来类比,但这有些辱秦始皇了。不提广泛流传的说法认为,两千多年前,秦始皇毁掉的是歪书、乱书,坑的是术士,是六国反对大秦一统天下的人;就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推断,说焚书坑儒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为何秦始皇做了统一驰道、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和货币之类的大事,却没有罢黜百家,独尊一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才做的事,秦始皇当皇帝十多年,做了那么多事,却没有做这件事,难道是他做不到或者想不到吗?秦始皇凭一己之力,干成了一件千秋伟业,统一思想这种事,对他来说,岂不是顺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