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17)
玄烨只感觉膝盖中了一箭,他也是担心儿子篡位的那个皇帝。
嬴政作为千古一帝,威势气魄手段无人能及,自然理解不了那些天天担心自己被篡位的皇帝的想法。
刘彻虽然自己不太信任刘据,但他也不太理解李隆基为何不太信任李亨。李亨和刘据没得比,毕竟李亨也没什么值得李隆基防备和忌惮的地方,可刘据总让刘彻不太放心。
刘彻抓了抓头,难道是因为自己与太子的事,后人才觉得自己昏庸乱政么?毕竟太子储位也是关系到国运的。
本来打算对太子一派狠心点的刘彻,有些纠结犹豫起来。
赵匡胤叹道:“父子间如此防备疏离,哪里还有半分父子之情?李亨后来趁乱起事,就能理解了。”
赵德芳正要说什么,被赵德昭眼疾手快地捂住了他的嘴。
赵德芳瞪大了眼睛,赵德昭皱着眉,严肃的摇了摇头,这皇家父子的事,谁说的清?亲爹是皇帝,他当然可以这样说,但身为人子和臣子,是不可以在这个敏感的话题上,随便开腔的。
赵匡胤一看这情形,还忍不住笑了。
笑过之后,又难免觉得有些悲凉,皇家的父子亲情啊,掺杂了太多东西。
而李隆基对太子的态度,再次刺激到了朱元璋。
“他娘的,自己选的太子,自己都不信,当那皇帝还有什么意思?摆明了觉得自己不值得太子维护和支持嘛!”朱元璋骂道。
他对自己的太子时掏心掏肺的,期盼着太子登基后,能担起这么大一个摊子。所以朱元璋常让太子监国,熟悉政事,还让他出去巡视之类的。这个接班的人,自己怎么能不信呢?如果选了太子出来,又不信人家,还把人家置于危险境地,再牢固的父子情也撑不下去啊!更何况,如何保证继承人的理政能力呢?
朱棣低声道:“父皇,李唐皇室中,太子公主之类的发动政变太常见,所以……父子之间不信任,也属于正常吧?”
朱元璋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可是再回忆一下史书上的事儿,又感觉不仅唐朝如此,其他各朝各代都有类似的事儿。倒显得他这个一心培养和倚重太子的皇帝,有些别致了。
越是想得明白,朱元璋反而越忧伤了,别人父子相杀得厉害,不见老天爷插手,看他们朱家父子和乐了,就把朱标收走了呢?这真跟挖了他的心似的,还不如用他自己的命,去换朱标的命呢。
第116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17)
玄烨熟知大唐这段历史, 因为他在养太子时,就时常引以为戒,希望能与太子培养出父子之情来, 对太子十分宠幸呢纵容。
所以玄烨有些想不通, 自己明明对太子极好, 甚至有些像朱元璋那般溺爱太子了, 为何自己的太子,还是变成了那般疯魔的样子?
最后一腔悲伤与愤懑,都化作了一声叹息,太子之事, 已经是玄烨心头解不开的心结了。
就在这时, 玄烨心中突然升起了当初和赵匡胤一样的渴望,希望天幕能讲一讲大清, 玄烨很希望天幕帮他分析分析,为何太子会变成这样, 到底是他这个做父亲的错了,还真是底下人有有什么阴谋害了太子?
【在把太子李亨打压成“光杆太子”后, 李林甫没有就此罢手,继续对与李亨交好的四镇节度使王忠嗣下手, 先是将别人战败的原因, 甩锅到王忠嗣身上, 又指使走狗污蔑王忠嗣,说他准备拥兵勤王,举太子上位。这种没影的事儿,李隆基是不相信的, 可是他仍旧夺了王忠嗣的兵权,把他贬去当了一个太守, 估计是觉得,就算王忠嗣现在没这个想法,焉知他以后不会有?】
【即便是没有直接将王忠嗣杀头抄家,但也达到了李林甫的目的,那就是减少相位的竞争者。王忠嗣就是他忌惮的对象。除了王忠嗣,杨慎矜因为官越做越大,也被李林甫当成了暗中防备的假想敌,又挑拨人传播流言说,杨慎矜是隋炀帝杨广的玄孙,准备灭唐复隋,引得李隆基大怒之下,命三司会审杨慎矜;李林甫犹觉不够,还命人藏谶书,将杨慎矜的罪名坐实了,导致杨慎矜被抄家灭族。而咸宁太守赵奉章想要揭发李林甫的罪状,结果被李林甫先下手扣了妖言惑众的帽子杖毙。】
【就像赵构爱自己的皇爱到了骨子里一样,李林甫对自己的相位也是爱到了极致,不惜各种戕害忠良,恨不得满朝文武都屈居他之下,他自己永永远远做那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而且,为了斩断别人由节度使升官为宰相的这条路,他跟李隆基提议用外族人来担任节度使。听到这里,大家或许就明白过来了,发动安史之乱、给大唐致命一击的安禄山,就是因为李林甫这条建议,才得以担任起了节度使一职。】
这一句话,令帝王们都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
节度使是什么,虽天幕没直接说,可从讲明朝时提到的藩镇割据,以及讲宋朝时,提到的宋太*祖对兵权的收拢,也猜得到这节度使就是管地方军权的。
将军权交到外族人手里,可不就是找死的一条路吗?
嬴政忍不住重重地哼了一声:“倒是看错了他了,还以为是个聪明的,不想竟会做出如此昏聩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