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第一百三十七条咸鱼
三年下来,乡君府收拢的流民已经过万,其中近半数是青壮之辈,许多更是胡汉混血之人。
胡汉混血的青壮年流民,不论男女,都十分骁勇善战。
宁秋带领原本的府兵,将这些新人吸纳进府兵队伍,分作左营右营,左营人数多皆是男子,右营人数少皆是女子。
三年期间,左营右营以剿除流寇为名,将浑源县周围清理了一遍。
正因此如,身为县令的奚闻双才十分清楚乡君府到底有什么样的实力。
只是女子为主,组建府兵,甚至女兵的事情,在奚闻双看来太过特殊。
即使他受到了乡君府剿除流寇的好处,他也无法下定决心站到乡君府这条船上。
直到幼帝出世,大司徒发兵。
只要是长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这天下即将大乱。
奚闻双出身小士族之家,和大司徒、大司马那边扯不上任何关系。
指望他们出手相助,是不可能了。
眼看着苏义的兵马就要攻入浑源县,奚闻双这才认命了。
面对余弦这带着几分忧虑的问题,宁秋笑了。
“他们能不能撑住,你身为主上,不是最清楚不过吗?”
“半月前你带兵出去剿灭流寇的时候,可没有这么担忧过。”
“那不一样。”余弦叹道。
“这三年来,你一直让我以苏义为目标,可苏义在朔州已经营了近十年,你我这乡君府才不过三年。”
“苏义有五万大军,我们的府兵左右两营加起来才只有一万人,这让我如何不忧虑呢?”
三年相处,余弦已经明白了当初宁秋说过的报仇只是一个借口。
宁秋有着更大的野望。
一千多天过去,余弦也不再认为自己是被宁秋推着走了。
或许最开始确实是被推着走。
但当她在乡君府外看到那些瘦弱的流民、那一双双失去光彩的眼睛的时候,余弦的想法就已经改变了。
她和宁秋一样,生出了同样的野望。
如今终于到了验证这份野望的时候,余弦心中……难免会不安稳。
第137章 第一百三十七条咸鱼
这份不安稳,在得到传信兵带回来的消息后,稍微平和了几分。
为了拿下代州,苏义将手中五万朔州军派出了三万。
这五万朔州军,是苏义摆在明面上的人手。
其他人手中说是有十万大军,刨出辅兵和各种混粮饷的虚兵,可能就只剩下四万。
但苏义的五万就是五万,不掺杂任何水分,且全都是正军。
更不要说,这五万人里还有五千被苏义精心打造出来的骑兵。
这次攻打代州,苏义派出的三万人中就包含这五千骑兵。
除三万正军外,苏义还抽调朔州农夫,组成一万辅兵押送大军粮草物资。
要人有人,要粮有粮。
若是一切顺利,这支大军甚至可以直接将代州打穿,再克易州。
守在一线关的乡君府兵已经和敌人交上手了。
带领那些府兵的头领是昔日的山寨大当家葛律,他带了两千人,前去固守一线关。
一线关位于浑源县边界,也是西北方向的云州、朔州进入代州的第一道关隘。
那里易守难攻,但只要拿下一线关,就可以控制代州北方的通道,将代州的大部分地域掌控在手中。
代州军通常会安置三千兵卒固守一线关,加上乡君府的两千兵卒,明面上看应该是够了。
但一万对五千,即使借助地利之便,双方也必然有一场苦战。
这一万朔州军全都是步兵,剩下的两万朔州军,则围攻代州的其他地方,包括那五千骑兵。
代州的西北方向与朔州紧邻,中间又没有高山阻隔,只有一条冬季结冰即可渡过的五源河。
如今虽已入春,但苏义早有准备,在五源河最狭窄处以木板相连,铺设道路。
一日后,那两万兵卒就成功渡河。
三日后,五千骑兵突袭代州郡城上馆。
代州刺史是个比余逸春还要怂的怂包,早在幼帝出事的时候,就意识到事情不好,竟然直接拖家带口逃出代州。
如今只剩下五万代州军在上馆城中死守。
当然,说是五万,实际上能够凑出三万就已经算是烧高香了。
余弦和宁秋都知道他们守不住。
上馆位置不好,前方一览无余,没有高山阻隔。
后方倒是有一座奇妄山,是天然的防线,但对上馆没有丝毫用处。
所以在接到上馆被困消息的当天,余弦和宁秋才终于出发。
她们带着剩下的八千府兵,其中包括三千刚刚训练了不到半年的兵卒,前往奇妄山驰援。
这三年期间,除了清明忌日前往草庐守孝,余弦从来没有一天放弃习武。
三年过去,余弦已经长得和宁秋差不多高,战斗技巧虽比不上宁秋,但力量和敏捷已经和宁秋不相上下。
府兵围剿周围的流寇山匪时,大部分都是余弦为首,带领兵卒,宁秋则在一旁掠阵。
乡君府的每一个府兵,都在余弦的带领下冲杀过敌军。
即使开始的时候他们还不习惯被女子带领。
但吃着乡君府的,用着乡君府的,三分之一兵卒又得到余弦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