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老朱家的留学生(四)59
这引起了王振的不满,减少对也先的赏赐,也先以此为由,挥师南下,兵临大同,威胁京师。
其实在也先南下之前,就有朝臣上书瓦剌有不臣之心,请求支援边疆,但都被朱祁镇和王振忽略了。
在朱祁镇看来,区区瓦剌,当年被□□、成祖按在地上摩擦,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如今竟然敢和大明叫板?他怎会把他们放在眼里,必须打服他!
他忽略了瓦剌经过十几年无战事的休养,已经养出了一批精锐,忽略了明朝建国多年,军队里已经出现了贪污腐败的现象,战斗力大幅下降,甚至有人与瓦剌勾结,向瓦剌提供武器。
不顾于谦等多位老臣的劝谏,在王振的建议下,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
客观来讲,正统三年,朱祁镇命王骥收拾了侵扰边境的鞑靼阿台汗,又平定了土司思任发侵占南疆之举,在麓川之役中大获全胜,这些确实给了朱祁镇自信的资本,但也导致了明朝兵力损失,军饷亏空。
可朱祁镇看不见结果,只看得见成果。
这些成果以及阿谀奉承,让成长在宫廷中的朱祁镇产生了一个错觉,那就是,祖宗能行,我也能行。
朱祁镇御驾亲征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土木堡之变,这场变故,是大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朱祁镇只垂头不语,事实的惨败给了他迎头痛击,听天幕如此是讲,他更觉失了面子,可现在他站在外面,连躲的地方都没有。
评论区里都在讥讽朱祁镇——
“朱祁镇:都别慌,我来送菜了。”宏摟淑源
“他跟朱允炆肯定很有话聊,都是那种爷爷能行,所以我也能行的人。”
“堡宗和□□之间,隔着几百个朱厚照的差距,也太没自知之明了。”
【正统十四年七月,朱祁镇集结了五十万瓦剌留学观光团,正式去送……啊不,正式去打仗了,走之前,他命令郕王朱祁钰镇守京师。
他将一应军务处置权交给王振,但王振不懂军事,胡乱指挥,导致将士们不满,甚至想要刺杀王振,只可惜这个计划没有实施。
大军一路西行,士兵们在路上看到之前与也先大战的袍泽尸体,士气低迷。
一干要找皇帝商议军情、或劝谏止步的大臣,尽数被王振拦下,其间军队里还发生了惊营,导致士兵愈加人心惶惶。
在风潇雨晦,粮草短缺,六军丧气的情况下,明军抵达大同,但他们并没有发现瓦剌的踪迹。
辛辛苦苦为打仗而来,朱祁镇怎么会甘心未赢一战就回去?
于是他命令明军立刻搜寻战机,未经休整的军队马不停蹄地忙起来,朱祁镇或许心想,五十万大军对上瓦剌,那不就是直接推平吗?有什么可避让的?所以主动出击。
时值八月,明军这边全无瓦剌军队的消息,但瓦剌却暗中将明军的踪迹打探得一清二楚,不久,宣府传来敌袭的消息,朱祁镇执意命令全军前往宣府,他不知道的是,他已经掉进了瓦剌的陷阱里。
瓦剌尾随明军来到宣府,与在宣府蛰伏的瓦剌大军会合,将明军包了饺子。
因为朱祁镇和王振的命令,武将朱能、薛绶、吴氏兄弟等人在鹞儿岭、鸡鸣山战死沙场,明军溃败,兵部尚书邝埜苦苦劝谏朱祁镇退避居庸关,但朱祁镇却让大军驻扎在土木堡。
为什么会驻扎在土木堡,目前有三种说法。
第一,王振以自己辎重千余辆未至为由,留待之。这是在史书中有记载的。
第二,朱祁镇觉得土木堡是个伏击瓦剌的好地方,打算留在这里,将瓦剌歼灭。
第三,镇守宣府的指挥使闻瓦剌军来,弃城而逃,放弃了包括宣府在内的周边各个城池,可能瓦剌已经占据了这些小城,其中就有距离居庸关最近的怀来城,所以明军不得不驻扎在土木堡。
up个人觉得,驻扎土木堡不是因为某个单一的原因,综合这三种说法,我们可以得出,由于朱祁镇统治失力,未察国家弊病,却好大喜功,刚愎自用,因此冒进出军,然后节节败退。
瓦剌将土木堡团团包围后,控制了土木堡的水源,使明军兵马断水,八月十五中秋团圆日,瓦剌派使者前来求和。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瓦剌包围得好好的,土木堡断水断粮,只要再围几天,明军必然支撑不住,他们就可以轻松获胜,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来求和。
但朱祁镇和王振却匆忙起草了诏书,然后命令拔营,明军离开土木堡,南行不久,就遇到了折返的瓦剌大军。
这是一场绝望的屠杀,慌乱的明军互相踩踏,或听信瓦剌脱掉盔甲即能活命的鬼话,很多士兵赤身裸体而死。
在这场战争里,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五十多名随朱祁镇北伐大臣,都死于混战中,朱祁镇眼见回天无力,于是躺平,面向南方盘膝而坐,然后被瓦剌军抓住带走,正式开启了他的留学生涯。】
蒲安读完这段历史,就看见屏幕上亮起烟花特效,紧接着浮现一行字——朱重八开局一个碗打赏金币三千。
朱元璋看起来很平静,但声音却昭示了他压不住的怒火:“有没有办法让老子打这狗东西一顿!”
蒲安:……啊这,她要是知道怎么实现时空穿梭,她就不会坐在这里直播了。
蒲安摇头道:“虽然没办法让你亲自去揍不肖子孙,但是我可以向你提供先进武器制作法,让你直接灭了瓦剌、鞑靼、兀良哈,永绝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