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寄长风(二十二)224
半个月后,禅位大典开始,过程隆重又繁琐,不管是赵佶还是晏良都累得够呛,但赵佶想到禅位后他便成了太上皇,此后可以随心所欲,连带着对这繁重的步骤也觉得无所谓了。
太子登上王座,群臣山呼万岁,赵佶恍然间想起自己登基那日亦是这般景象。
如今太子比他登基时还年轻些,也更为出色。
太上皇看着年轻的皇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所有人都看着新任皇帝,心中思绪万千,不尽相同。
诸葛正我心中激动,面上不显,只流露出些许欣慰之意;蔡京咬牙切齿,却只能仰望着皇帝。
碧空如洗,天朗气清,旒珠遮挡住年轻皇帝的面容,少年的嘴角噙着笑意,他的视线从下方移至远方,远方碧色空蒙,可望见汴梁城在的明月山与玉泉山。
方应看作为神通侯,有幸来此观礼。他此刻站在下方,仰望着高处遥不可及的少年,却莫名想起了那日与太子的对话。
太子看似漫不经心,实则一切都看在眼里,方应看看不透他。
正如此时此刻,被旒珠遮住面容的皇帝的神情,同样令人看不透。
*
晏良打着一手好算盘,一心想着勤勤恳恳干几年便抛下皇位去看他的朋友们,在那之前他需要培养一位合格的继位者。
他盯上了赵佶的第三子,赵楷。
赵楷年纪更轻,才华横溢,若是好好教导必能有所作为。因此在即位半年后他便让赵楷入朝听政,对不同人马的疑惑和惊讶给出令人无法辩驳的答案——
“我家弟弟年纪轻,才华横溢,自然是要好好任用他啊。”
若说晏良和赵楷的关系有多好,也并没有很好,赵佶的子女中鲜少有关系亲密的兄弟姐妹。
赵楷自然是惊疑不定,但天子之命,不敢不从。他入朝听政后也会被晏良委以重任,一边一头雾水一边又觉得他这个皇兄脑子进了水。
不止赵楷觉得晏良脑子进了水,白愁飞等人亦是如此,在白愁飞看来,晏良分明是把到手的权力在一点点地拱手让人。
“你傻啊。”
白愁飞只有私下里对着穿灰衣撸着大雪笑吟吟的晏良才会如此毫不客气的说话。
“我不傻。”
晏良脾气很好地反驳。
诸葛正我找他谈话,见晏良心意坚定,纵然不解,但仍是听之任之。其他人也问过他的想法,但晏良只是说想让自己省事些。
少年天子任用的都是起于微末之人,譬如白愁飞、王小石、顾惜朝之流,与诸葛正我等老人一同与蔡京一党相抗衡。明事理的天子靠人格魅力吸引了许多有志之士,没有人能拒绝平易近人的皇帝。
在晏良的治理下,大宋比之赵佶时更为昌盛。晏良很乐意听取他人意见,遇见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晏良会从自己的角度定下一个方案,而那个方案结合了两方的优点,利大于弊。
对待总是来试探的金人,晏良相当果决地命令打回去,顾惜朝有他做后盾,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带着军队把金人打了回去。
晏良借此教导赵楷,该打就打,求个屁的和,是对方先来招惹他们的,打回去才是正道。
打不过?
那就把军队锻炼到能打过的程度。
赵楷虚心学习,他聪慧至极,已隐隐明白晏良属意于他。再加上晏良拒绝了各色人等献上来美人,晏良让他入朝听政的目的显而易见。
晏良知道便宜弟弟心中疑惑,便找了个机会将自己的打算偷偷同赵楷提起,笑着拍他的肩膀,鼓励他。
赵楷愈发觉得皇帝兄长大概是脑子进水了。
蔡京一党见赵楷受重用,试图搭上他这条线,但每一个试探的人都被晏良以不同的方式给忽悠走了。偶有搭上线的人也被求生欲极强的赵楷严词拒绝了——他皇兄都说了皇位以后是他的,再和他皇兄的对头搭上线,他是不是傻?
晏良乐见其成,看着蔡京一党人越来越少,每天都十分愉快。
六分半堂与蔡京一党关联颇深,蔡京失势后,六分半堂十分懂得趋利避害,甚少干涉朝堂之事,一心一意当他的江湖老大哥。
若是可以,雷损倒是想向天子投诚,只是六分半堂的死对头金风细雨楼明摆着与天子是一伙儿,雷损自然不愿与苏梦枕共事,投诚一事就此搁置。
方应看则是因为晏良培养赵楷的行为想了很多,晏良对他说过的话并没有对其他人说过,知道晏良这样做的原因的只有赵楷与方应看。
由于晏良对待金人毫不留情面的政策,金人连连败退,女真皇族向方应看求救,他收到女真人密信的第一天晚上,有人敲响了他的窗户。
方应看警惕地推窗,他在房外布置了人手,不应该有人绕过重重阻碍敲响他的窗户。
许久未见的年轻天子一身灰衣,揣着手在窗外向方应看微笑,他身后的庭院角落中瘫着一堆黑色的不明物体。
“小侯爷,好久不见。”
晏良笑容灿烂。
“……好久不见。”
方应看沉默一会儿,天真地微笑,转过身去打开门,将晏良迎了进来。
“您来做什么呢?”
方应看对着他叫不出官家的称呼,只是用着敬称,发出疑惑而又纯真的疑问。
“我来揍醒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