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516
李太医把完脉后,又询问了路君年的身体感受,路君年如实说出,李太医开了药方后,便说:“多出门走走,晒晒太阳,心情活络起来,病才能好啊!”
李太医语重心长地说完,便离开了。
路君年兴致不高,听完李太医的话脸上也没有多少动容,揭开被褥起身穿衣,面容始终是淡淡的,直到宫人将一封信件交予他。
宫人交完信还站在一旁,路君年感到有几分诧异,他翻看着信,信封上没有署名,他抽出信纸,只那一眼,便认出这封信出自何人之手。
飘逸张扬的字迹,力透纸背,除了谢砚,再没有人能写出这样的风骨,路君年还没有看清信的内容,单单是那字迹,便已经眼眶一热,又很快意识到那送信的宫人还站在旁边,便重新坐回了床榻上,拉上了帘布遮挡他人的目光。
信中稀疏平常地说着边境遇到的小事,敌国知道大元国派了太子亲自前往助阵,一时间不敢轻举妄动,这几月以来,战事平和,少有大的争端。
信件的最后有好几道压褶痕迹,信件上写道:“父皇,敌国的商队从河道下游绕过,企图进入我们大元国的土地进行商品售卖,被我拦了下来,我在其中看到了几样漂亮福袋,买了下来,随着信件一同送往京城,还望父皇准允铃夜将这几个福袋埋在路君年的坟前,希望他来生享尽福禄。”
-
路君年看到这里哭笑不得,一时间分不清,谢砚到底知不知道他没有死。
纸上这些痕迹应当都是信中所说的福袋压出来的,皇帝并没有托宫人给他,不知是真的被铃夜埋进了他的“坟前”,还是没想给他。
路君年小心地收好这封来之不易的信件,推开帘布,见那宫人还处在原地,便道:“你回去跟皇上复命吧,看到这封信我心情好了很多,想来过不了多久病就会好了。”
宫人拱了拱手,转身离开了。
-
“吁——”马匹被人勒停,马蹄重重踏在了地上。
钟译和翻身下马,大步走向了主营,门口候着的士兵很快往两边跨了一步,让钟译和径直走进了营帐。
“太子殿下,河边的土地开始起冻霜,河对岸的敌军已经开始准备撤兵了。”钟译和说。
谢砚将手中的帖子递给对面的将士,吩咐他下去办后,这才接了钟译和的话,说:“才十月末,边境此地便开始下起了薄雪,看来他们也不准备在这个时候跟我们动兵。”
舆图被压在将军案上,谢砚俯首撑在案边,半垂着眼睑看着边境图,又问:“那批敌国的商人走了吗?”
钟译和:“他们近日在喂牛,我托人打探了他们的口风,他们再过几日也要回到河对岸去了。”
“很好,看来他们真的不会再战了,去告诉唐将军他们,我们也准备退后数个营地。”谢砚一掌重重撑起身,将舆图卷好放回了桌上。
那些敌国的商人是谢砚故意留着的,为的就是通过他们的动向探知敌军的风向,毕竟,如果商人都觉得回国的一路安全了,他们也能够确信对方短时间内不会开战,而他们也同样不需要自讨苦吃,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追击。
钟译和很快答道:“是!”
-
然而,没过半日,唐将军那边传来消息,宫中给出的指令是:攻。
同样的情况,去年的这个时候,宫里皇帝给出的指令也是攻,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如今,他们多了太子一队的人手,气势汹汹,皇帝自然觉得,没理由不乘胜而攻。
谢砚看着那道旨意,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唐朴显道:“去年的环境比现在还要恶劣,当时是腊月时节,河面都冻成了冰块,根本不用破冰行船,人都能直接踩着河面过河。今年若要继续进攻,得趁着夜色偷偷渡船上岸。”
谢砚手指轻敲着桌面,问:“我们如何确信,敌军能再次中同样的计?他们不会有任何防备之心?”
有其他将士说:“他们现在在撤兵,背对着我们,说不定能奇袭。”
又有另一人道:“我觉得太子殿下说得对,指不定这是他们佯装不敌的对策,为的就是因我们渡河,再将我们一网打尽。”
“可皇上都下了旨意,我们总不能抗旨不遵吧!”
“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
眼看着两拨人很快又要吵起来,谢砚重重拍了下桌子,众人很快安静下来,纷纷看向谢砚。
谢砚绷着下巴,面色冷峻,道:“我有一计,可推断出他们是不是在诱敌。”
接着,谢砚在众人面前说出了一个计谋,唐朴显听了,面上有几分犹豫,但这也是当下最好的办法了,便同意了一试。
-
几日后,敌国的商队如约渡河回国,他们正坐在小舟上,数着到手的银两,突然就听见旁边传来很大的水声,甚至还有水花漂荡到他们小舟边上来。
很快有商人出来查看,却见几个明显是士兵乔装打扮的人坐着小舟跟他们一道渡河,隐隐约约还能看见他们衣服底下藏着的刀剑。
那商人很快回到舟内,不知在跟人议论什么。
几只小舟上了对岸,大元国的士兵很快分散开去,半点没管那群商人。
商人议论了一会儿,最终决定追上自己的军队,将河上对岸的异常举动报告给了主将,商人原以为他们会格外谨慎地留一队兵力善后,主将却神秘莫测地摇了摇头,说了声“瓮中捉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