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夜宴》364
“虎、头、蛇、尾。”乔雪宁一字一顿道,然后发问:“你到底是要写英雄还是写亲情?”
宋知时闻言不由一怔。
“其次对于舞剧来说,人物设定过于复杂,可做适当删减……最后,我觉得这个题目不够好,你可以再想想。”乔雪宁一连指出了好几处问题所在。
她说话并不算委婉,惹得底下的演员们议论纷纷。
“乔师姐未免也太严格了。”
“是啊,我觉得这个故事够好的了。”
“有些吹毛求疵了。”
“我倒是觉得乔师姐说得在理。”
这些窃窃私语传到乔雪宁耳中,惹得她忍不住按了按眉心。
最终,乔雪宁无奈地对宋知时说:“当然,这是你的作品,你有权利进行修改或者维持原状,我只是提供了我的意见供你参考。”
会议结束以后,宋知时恨不得把自己劈成两半。
他不是一个听不进劝的人,相反,他把乔雪宁的一番话仔仔细细又琢磨了一遍,然后对整个舞剧又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地改编。
然而他是领队又是编舞,他不在,舞剧就没法完整地排练,所以他只能白天照常跟大家一起训练,直到深夜,其他人都回去休息,他才能抽出时间来改舞剧。
生怕大家不理解,又或者舞蹈动作不顺畅,宋知时几乎是把所有角色的动作跳了个遍。全新的舞鞋,他穿烂了三四双,很多次甚至直接累到昏睡在舞台上,醒来以后,感觉手脚都不是自己的了。哪怕周末有假回去休息,躺在床上,他都忍不住手舞足蹈。
顾淮打趣他说,那就是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连做梦都拿来练舞。
只是顾淮虽然这么说,他却非常理解这种感受。因为他跟宋知时一样,都是能为了目标,努力拼搏向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
的确,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的世界,排除周遭的一切,感受极致的疲惫与痛感。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身体极限,带给了宋知时一种另类的享受。
他想把这样的视听盛宴,完美地传递给观众和评委。
到那时,他便不再是外界传言的徒有其表的年轻新人,而是像乔雪宁师姐一样,可以走南闯北为全国军民演出,担得起总政歌舞团首席称谓的人。
1978年10月中旬,第一届春桃杯全国舞蹈大赛正式开始评选。
第一天,全国的优秀文艺团体齐聚首都大剧院,他们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换衣、化妆、做造型、在开场前做好热身运动以及彩排工作。
这次演出对所有人来说,尤其是刚刚进团的新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整个春桃杯赛程共有三场,分七天三个舞台同时进行。
不同于以往面向部队的演出,或者过年过节的晚会,都是校友、亲人、父老乡亲看,这次比赛他们要在首都最大的剧院进行,然后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评判,以及很多德高望重的舞蹈家们的打分!
听着台前主持人传来的声音,所有人的神经都绷到了极点。
果然,不论参加过多少场比赛,赛前演练了多少遍,该有的紧张半点不会少。
而宋知时作为领队之一,需要负责全舞团的流程安排和思想疏导工作,根本没时间瞎想。
下午,春桃杯第一场的演出开始前。
听见观众陆陆续续地进场,李舒珍悄悄挑起还未拉开的大幕看了一眼,然后又失落地放下。
宋知时路过正好撞见这一幕:“看什么呐,马上要上场了。”
李舒珍委屈道:“师兄,咱们这边好像没什么观众。”
宋知时想了想,安慰她道:“这也很正常,首先初赛并不是公开赛,能来看的只是少部分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其次咱们是原创舞蹈,没有观众基础,大家不知道也情有可原。行了,别看了,快去准备吧。”
李舒珍心不甘情不愿地“哦”了一声,然后颠颠地跑了。
一墙之隔是由苏卿卿带队的芭蕾版《梁祝》,比起自己原创的名不见经传的古典舞《夜宴》,自然受众更广,所以宋知时也很想得开。
她们要的是晋级决赛,所以笼络住评委比吸引观众更重要。
没错,这次比赛其实宋知时准备了两部原创舞剧。
其一是根据许劲松顾淮父子的真实经历改编的芭蕾舞剧,其二就是根据河省省立博物馆的宋代歌舞俑创作的《夜宴》。
得益于总政歌舞团成熟的舞美团队,这一次宋知时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直接拥有了一整个团队供他差遣,从服装、道具、再舞台布置、灯光和背景音乐,每一样都由他跟乔雪宁、翟秋煜、首舞的教授们亲自把关。
临上场前,宋知时给所有演员做了最后一次细致地检查。
任何细节,他都不会放过,以免发生意外。
“大家不要紧张,其实每一次的练习都是有用的,我们的身体会在无形中形成肌肉记忆,只要正常发挥即可。”
“万一跳错了怎么办?”有人壮着胆子问。
宋知时挑眉望向她,他收回脱口而出的话,而是换了一句:“那就将错就错,记得灵活变通就行。”
来看《夜宴》的观众并不多,可能还是名字不够吸引人吧,又没有任何的故事情节与铺垫,自然是比不上隔壁耳熟能详的民族舞跟芭蕾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