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招募工人171
能被允许自由进出保护区的村民就只有乌桃,考察队为了表示感谢,还赠给她一小株金花茶的样本。
乌桃随手将它插在后山的药材地。
过完清明,村里开始插秧,乌桃也没有时间再往大泉口跑,她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就算再进去也不是现在,家里活多,不能全扔给她妈。
农机犁田插秧都免费了,不用再像之前那样要提前预约,谁家先,谁家后的,现在都是从村头一路犁到村尾,犁好后要先施肥,这个可以自己撒,也可以让农机犁田的时候带一带。
秧苗提前拿到田里,农机开到自己家了再把秧苗换上去,又快又方便,还整齐,等过几天长稳了再施一次肥,有杂草就拔掉。
地里的玉米秧、花生、木薯也都长好了,种早的玉米秧现在都有半人高,绿油油的,在山脚下一片连着一片,底下就是水稻田,风一吹,春/色奇美,别说今天能预约进村的游客,就是本地人都忍不住停下脚步,看着这一片绿意盎然露出笑容。
游客只能在村路两边看看,不能踩踏耕地,未经同意也不能进别人家的果园,每个路口都有戴红袖章的村民,迷路了可以问他们,想去看什么也可以让他们带路。
这些村民基本都是村里的年轻一辈,过完年没出去打工,在家忙完春耕,赶上村河修整完毕,重新开放游客进村,缺人手,村委会开工资招人,底薪三千,有奖金,还包中午饭,这种好事谁能不来,报名那天村委会的门槛都差点让人踩烂。
不仅本村的,棠梨和其他村的人也来,乌夏林想着还有很多空缺,就筛选了二十来个外村的,一样的待遇,就是他们下班回家路有点远。
撑竹筏的人也齐备了,还专门找了十来个水性很好的村民当救生员,主要工作就是撑着救生竹筏游走在开放的河段,万一有游客落水,他们也好施救。
开放的河段不长,就是旧村坪到村口,再从另一边绕回来,其他河段还没有修整完,乌夏林是想通到社湾坳大江码头去的,不过中间要经过那么多村庄,分红、安全这些都是问题,得坐下来慢慢规划,急不得。
现在乌家庄没有一个闲人,除了要去学校上学的,其他人都有事忙,老人接着在门口摆摊卖点瓜果蔬菜,要么就是在家煮饭,等在外忙活的年轻人回来吃,待不住的就去当热心村民,一样是戴红袖章,帮游客解决问题,实在不行就去村口,守门总会吧,有票给进,没票退开。
落在社公庙旁边的茶室也可以接待游客了,是用竹子搭起来的别致小屋,成套碧绿的竹子桌椅,从窗户往外可以欣赏村河两岸的风景,还能到大榕树下挂许愿牌,进社公庙上香,喝的也是村里自制的山茶,香味和茶色都很特别,泡法很狂野,却不输任意一种名贵茶。
除山茶外,还有荷叶茶、花茶、药茶、果茶,用的全部是自带甘甜的井水,有的游客不喝茶,单要一碗凉白开都能喝的美滋滋。
小吃摊照例是人最多的地方,不过现在限制游客人数,不会像去年那么乱糟糟的挤,今年摊位多了好些茶点,现吃或者带走都方便。
在里头忙碌的婶娘也不止乌家庄本村的了,附近几个村子的女人都有在这工作,待遇也一样,下班了要是有没卖完的,她们也可以拿走,不过基本没剩,连渣渣都有人买走,她们也就中午吃饭的时候能尝点。
为了得到这份工,她们也托了好多关系,挤破头似的想挤进来,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她们去城里也找不到多好的工作,吃喝拉撒都要钱,来乌家庄就不一样了,下了班她们能骑电驴回家,吃喝住不用额外花钱,待遇又好,可不就抢着要来。
小摊和制作坊这块的招工现在都是由黄琼、莫慈萍负责,她们会先把合格的人员召集起来统一培训,讲讲规矩,之后分成几个小组,组长是老员工,奖励和惩罚也说的明明白白,这样就比较好管了。
她俩现在也是村里的红人,想要安排家里人或者亲戚来做工的村民都会上门,她们要是不在家,别人就会让她家的老人帮忙带话,问问意思。
“阿琼,阿萍,还忙着呢?吃饭没啊,进来吃点。”
“不用了伯娘,我们还有事。”
“什么事啊这么急,饭都不吃,吃了再去办也不迟啊,”伯娘跨过门槛出来拉她们,不让走,看看四下没人,就悄声打听,“你们还招人吗?我娘家有个亲戚想找份活,她手脚很勤快的,也不用多好的活,有工资就行。”
黄琼对这种事已经见怪不怪了,晚上还有很多人来她家问,要么就打电话。
“没有空缺了,伯娘,要不你问问夏林叔,他那边还有没有缺的。”
“问了啊,他那个人,从来不肯给准信。”
“那我也没办法了。”黄琼抽回手,想和莫慈萍走了。
伯娘又把她给拽回来,“别啊,我听说桃桃想找一个帮忙打理果园的,找到了吗?要是没找到,你替我问问,我家亲戚真的很勤快,她能干好的。”
“哎哟,伯娘,这个你都敢想,知道村里有多少人排队想去桃桃家干活嘛,别说你家亲戚,梅婶想去都没机会。”莫慈萍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话难听,却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