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318
忙着表忠心的王熙凤一下子就被噎住了,瞪大了双眼看着她,似是在努力确定她这话的真假。
可惜,早已习惯喜怒不形于色的帝王又哪里是能被人轻易捉摸到真实心意的呢。
想也知道,做皇帝的整天忙得很,没事儿可不会召她进宫来磕牙。
指定有事儿呢。
莫非真有什么危险?
一时间,王熙凤心里就“扑通扑通”没完了,脸上的笑容也显得愈发不自然,苦着脸磕磕巴巴道:“草民虽不曾读过书,却也知道一句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倘若皇上真有需要,草民……草民自然是愿意的,不过……”
“家中女儿年幼,草民真要有个什么万一,还望皇上能看顾一二。”
很明显的言不由衷,但单若泱也没计较。
能活着谁又想死呢?人之常情罢了。
故而只不以为意地笑了笑,“不必惊慌,倒也不至于。”
还未等松口气,接下来的半截儿话却又惊得她险些从椅子上栽下去。
“你不是喜欢放贷收息吗?往后接着做如何?”
“皇……皇上?”王熙凤懵了,还当那茬儿没能揭过去,当即脸色煞白“扑通”一声跪了下来,颤抖着声音后悔不迭道:“皇上饶命啊,草民当真是再也不敢了,草民……”
“停。”单若泱赶忙出言止住了她的话,神色略显无奈,“朕并非要清算与你,是正儿八经的正事儿。”
因着“印子钱”这三个字闹得家破人亡者数不胜数,可为何却总还有人掉进坑里爬不出来?
一部分人的确是被忽悠被坑了,闹不清利息的可怕稀里糊涂上了钩儿,却也不乏有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者。
无论知或不知其中厉害,归根结底却也都是迫不得已罢了。
俗话说得好——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世事无常,谁都可能会碰到一些坎坷困境,尤其那些祖祖辈辈在土地里刨食儿的普通百姓,几乎可以说得上是全无丝毫抵御风险的能力,往往家里有一个人生一场不大不小的病就能拖垮全家。
真到了那般火烧眉毛的时候,谁又还能顾得上利息几何以后如何呢?先将眼前的困难摆平才是正经事。
太平盛世中的平民百姓尚且如此,生活在当下的百姓就更显艰难些了。
前朝末年朝廷一片乌烟瘴气,昏君当道奢靡度日,官员有样学样大肆敛财搜刮民脂民膏,以致无数百姓吃土啃树皮果腹。
随后又经历数年战乱,待改朝换代后勉强才安稳些许。
可惜太/祖去得太早了些,又摊上周景帝那么个混蛋玩意儿,导致百姓的日子愈发有倒退回去的趋势,也促使民间放贷借贷之事屡见不鲜。
说到底,需求太大才是印子钱泛滥猖獗的根本。
要想从根子上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法子就是提升国力,打造出一个太平盛世。
国泰,方能民安。
这是单若泱的殷切期望,可却也深知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达成,是以在此之前她必须想想其他法子来尽可能阻止百姓再去触碰那害死人的印子钱。
故此,她决定建立国有银行,为百姓提供存款、借贷等业务。
一则可以避免过于离谱的利息导致本就身处困境急需钱财周转的百姓更加雪上加霜乃至家破人亡,其次也可为一些有志之人提供机会从而促进商业发展……
好处良多,唯一叫人不免有些忧虑的是“信任”问题。
读遍史书之后单若泱才发现这个世界历朝历代还从未出现过“钱庄”这样的存在,连类似雏形都尚未有过,各家的钱财都死死捏在自己手里小心保管,自古以来还从未听过将钱财存放到旁人手里这样“荒诞”的事。
甫一弄出个银行来,对于百姓们的认知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挑战,存款业务恐怕不易发展。
哪怕这所谓银行背后立着的是朝廷、是帝王,涉及到钱财也总难免叫人心里犯嘀咕,惴惴不安。
小门小户没几角碎银家当,却是一家人的命根子,估摸着是不敢冒丁点儿风险。
豪门大户缺什么都不缺房子,库房里一放,几把大锁牢牢锁死,又有忠仆保管盯防,压根儿不费事,亦犯不着冒险尝试新鲜事物。
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真要出点事什么事儿,谁还能去跟朝廷叫板要钱不成?不要命了不是?自认倒霉罢了。
听罢解释还未来得及高兴的王熙凤也随之眉头紧锁,犹豫道:“皇上的担忧的确并非杞人忧天,想要顺利推广打开局面恐非易事。”
就拿她自个儿来说,哪怕如今也算是搭上了皇上的船,关系勉强还算较为亲近的情况下,冷不丁叫她将自个儿的银钱都存进那什么银行里去她还觉得这心里头怪不踏实呢。
并非怕皇上贪了她那点银钱,堂堂帝王还不至于如此眼皮子浅。
可问题在于,其他人呢?
一个全新的衙门从上到下沾手之人不知几何,谁能保证没有人动点歪心思?万一暗地里做点什么挪走了银钱,这上哪儿说理去?
况且听皇上的意思,往外借贷的银钱大抵也是由旁人存进的银钱支出,这就不得不考虑另一个很现实很棘手的问题了——万一借钱之人还不上了可如何是好?
银钱这东西又不是别的什么,没有就是没有,哪怕抓进大牢抄了家底儿,还不上就是还不上,到时候这笔烂账又该如何处置?谁来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