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潮涨潮落241
闻言,太后愣神了下,她缓缓喝了一口果饮,沉吟道:“盛京乃是满族的发祥地,也是我们大清王朝的肇兴之地。先帝爷在位期间也曾东巡过三次,不仅重新修缮了堂子庙,还修建了多座开国功臣墓。你登基后,首次去那里谒陵拜祖,可谓是意义非凡啊。”
堂子庙本是爱新觉罗氏拜天祭神的专门场所,和京城的太庙享有同等地位,先帝爷重新扩建了多个堂子庙分堂,作为祀神之所,以供其他满族姓氏使用。还有开国功臣墓的建造,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拉拢凝聚满族部落的势力,巩固大清爱新觉罗氏的统治。
皇上微微颔首,含了一缕薄薄的笑意:“儿臣这次除了赴盛京拜谒祖陵外,还会出山海关,在蒙古境内,宴请各蒙古王公台吉,再联合各蒙古部落行围狩猎。所以此次东巡,儿臣会将弘时给带上,由他来祭拜昭陵。”
听言,太后不觉皱了皱眉头,她目光微沉,几瞬后,她脸上露出几分犹疑:“你就带弘时一个吗?弘历、弘昼呢?”
东巡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和寻常的出行可是完全不同,皇上只携带弘时一个阿哥,可不是让他体验盛京的风土人情。能恭谒祖陵的皇子,则是会崭露在各王公大臣面前,受众人瞩目。
皇上的目光晦暗若深水,他点点头:“嗯,弘时虽不是嫡子,但他现在是几个阿哥中年龄最长,是时候承担些重任了。”
说完,皇上在心底由衷感慨道:自己如今不会再有子嗣,五个儿子不算多也不算少,最大的弘时也才八岁,当然他的子嗣实在是无法跟自己的皇阿玛相比。他目前并没有特别看重哪个儿子,但是他这些日子衡量许久,还是弘时在他心中的分量最重。
太后凝神片刻,轻轻叹了声,虽然她心底里目前最为疼爱的孙子是弘历,但关乎祖宗大业由哪个孙子继承,她一介妇人,还是安常守分、保持缄默。
最终太后还是没有和儿子再继续置喙此事,只和儿子说了几句,让他在东巡途中好好照顾自己的话,便结束了两母子今日的交谈。
又一石激起千层浪,后宫妃嫔们还没消化完顺妃离开圆明园的大消息,乍然间又听到皇上要东巡的盛事。
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令众妃嫔震惊的是——三阿哥也要一同前往盛京,还作为主祭人祭奠太宗皇太极的昭陵。
**********
高大华丽、卓而超群的武陵春色宫苑中,秋日的桃花树已开始枯萎飘零,增添了一分寂廖之感。与凋谢的桃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齐妃娘娘那满脸的春风得意,连武陵春色里住的其她几位妃嫔,面色都愈发红润灿烂起来。
一个个鼓动着齐妃,让她去和皇上讨个恩旨,准许她们在东巡途中跟随御驾,照料三阿哥的起居。
三阿哥哪里需要这些人照料,显然宛常在、方常在、卫答应这些个低位妃嫔,一个个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意在皇上。
齐妃自个儿也想随驾,不光是因为陪同皇上,主要还是因为她放心不下儿子,虽说有嬷嬷宫女们侍候,但哪里比得上亲额娘来得尽心。
可是齐妃娘娘可不敢随心所欲地去九洲清晏面见皇上,那么多妃嫔来找她,她也只是敷衍敷衍,言笑晏晏道:“本宫见了皇上,自会提及到妹妹们的一片诚心。”
圆明园的日子一天天风平浪静地过着,转眼间就到了八月十五团圆夜,众人齐聚一堂、庆贺中秋。
然而齐妃娘娘见了皇上,看俊容冷淡的皇上连她的敬酒,都只是浅浅啜了一口,整个筵席更是气氛微妙,到了中途,皇上就离席了。
齐妃纠结了好几天的言辞,根本是连开腔的机会都没有,一众妃嫔只能郁闷地对着皇上离去的背影欲哭无泪。
几日后,御驾即将东巡,太后娘娘罕见地召了圆明园中所有的妃嫔,前去长青仙馆请安。
太后娘娘也是在昨日心血来潮,叫来内务府送来随驾东巡的人员名单,见名单上面除了弘时,林林总总地排了一堆理亲王、廉郡王、怡郡王,还有小十四等皇室宗亲和文武百官。
翻了半天,名单中就是没有后宫妃嫔……太后娘娘的脸色顿时黑沉下来,简直是要气结于胸,她深深呼吸了半晌,又在徐姑姑的安抚下,缓和了略急促的气息。
“燕贞,你说皇帝是不是念佛经念傻了?”太后娘娘一脸嗤笑道,随即漫不经心地把名单轻放到桌上。
虽是开玩笑的语气,太后娘娘的心里确实有这想法:难道她大儿子是要效法世祖爷,学佛入迷,看破红尘,要去五台山出家为僧了?
皇帝难道以为他的妃嫔随驾东巡,就是侍奉他了吗?不说沿途中,皇室宗亲带的那些福晋、侧福晋之类的后院女子,需要后妃作为领头人进行往来。待到了盛京,固守盛京的官员和宗室,他们的福晋亦是需要后妃出面交际应酬。
一旁的徐姑姑听着太后娘娘说着埋汰皇上的话,她怔了下,温和的面孔含了一抹深浅得宜的笑:“依奴婢看,皇上是悟得了佛禅,是有所改变,变得反而比以前越发孝顺主子您呢!”
她声音柔柔道:“今早您没有安排观戏曲,皇上一知悉,就急慌慌地赶来看您了,生怕您是身体有恙,连最喜欢的节戏都不看了。”
“哎呀,还不是昨天看的剧目一波三折、千回百转的,哀家感动得眼睛都红肿了。让哀家的眼睛休息一天,明天咱们再看。”太后扬了扬手中的绣帕,有些赧然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