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41
“刘管家,父亲当初会同意我娶若兰,到底是因为什么?”
见刘忠全点头,顾长安望了眼里间,他犹豫了一下,缓缓的低声问道。
本来世家子弟,十五六岁的时候其实就应该定亲了的,只是当年太子还没有即位,其他皇子虎视眈眈,而先皇的态度又不明确。
作为太子伴读的顾云书自然是受到了连累,当时的永宁侯府,在京城中虽然不像是现在柳若兰的处境一样,但也是极为艰难的。
就连一些世交那态度都是模模糊糊的,虽然没有直接言明,了断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但那疏离却是慢慢而来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给顾长安找一门合适的婚事,就显得比较难了,所以一直到他十八岁,太子登基成了皇上,这局面才一瞬间的翻转过来。
曾经门庭冷落的永宁侯府,一瞬间便随着太子咸鱼翻身,变成了整个京城最炽手可热的存在,而顾长安在京都婚恋市场上,也一下子变得热门起来。
甚至就连刚登基的皇帝,都曾想把昌宁公主许配给他,当时就连圣旨都快要拟好了,不过被及时得到消息的顾云书给拒绝了。
当然,作为臣子,他并不是直接的拒绝,而是很委婉的表达了对自己儿子婚姻的看法。
而新皇虽然脾气算不上是特别好,但对于这个一路扶持着自己,便是最危难的时候也不离不弃,更是从小便一起长大的伴读,却是相当的好。
虽然明白顾云书说那些话的含义,其实就是委婉的拒绝自己,但却也没生气,丝毫都没有自己女儿被人嫌弃的感觉,反而更多的是有些可惜。
当今圣上那是典型的爱之欲其死而复生,恨之欲其生不如死的性格,他对一个人好,那就是真的好,颇有些掏心掏肺的感觉。
这样的性子自然是不适合当皇帝的,甚至就连太子那都不适合,不过谁让他生得时候好,一出生就是嫡皇子,又是长子。
而且恰逢那个时候,边疆动荡,为了稳固朝局士气,先皇御驾亲征,必须得立下太子,所以这个位置来的极其简单。
只是想要守住却太难,小的时候还好,等诸位皇子都长大之后,太子的处境便是一日不如一日。
尤其是先皇当年还宠幸贵妃,几乎视皇后于无物,就更是让太子被众皇子所轻视,也幸好是贵妃无子,若不然,最后太子未必能够顺利登基。
或许是因为一直以来的处境,又或许是因为先皇后期厌恶太子,未曾过多的教导,即便是登基之后,那性子也是未曾改过。
不过这对于顾云书来说,却是一件好事,对于整个永宁侯府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若非当今皇上的眷顾,那顾云书便是能力再强,也不会在这个年纪就位极人臣,虽无阁老之位,但却把首辅都给压了过去。
当年处境岌岌可危的太子和顾云书一下子翻了身,那原本落井下石,又或者是疏离冷落的那些家族和朝臣,自然是要巴结上来。
而恰逢顾长安成年,定亲成为联姻,自然是最好的选择,当时京中不知道有多少大族,上赶着表达了这个意思。
甚至还有一些不要脸的,直接请了媒婆上门来,完全不顾及,若是顾云书不同意,自家女儿还怎么嫁人。
而相比于自己的母亲逼着他娶苏锦,顾长安当时更担心的是父亲会直接给他订下一门亲事。
从小在侯府长大的他,看得很清楚,父亲虽然疼爱母亲疼爱的不行,但是一旦发生什么大事,父亲是绝对不会顺着母亲的。
柳延虽然是位大儒,在士林中颇有些名声,江南柳家也算得上是大族,但比起那会向顾家提亲的,还真是算不上什么。
顾长安再向自己父亲说要迎娶柳若兰的时候,其实都没有想过自己父亲会同意,他几乎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虽然他与柳若兰见面也不多,而且碍于礼教,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私相授受的事情,顶天了就是有那么一丝朦胧的好感。
可对于顾长安来说,娶一个至少见过几面,有些好感的女子,总比娶那些不认识的,京城中的贵女强。
当然,因为家世相差比较大,顾长安也没有抱太大希望,自己父亲会同意,比较苏锦的事情,对方是一口就否决了的。
而真要说起来,柳家在永宁侯府面前,并没有比苏家好太多,可出乎他意料的是,父亲竟然没有否决他,直接就答应了。
那会顾长安太过高兴,所以并没有想太多,可这会听到那些下人所说的话,不知道为什么,他忽然有种不太好的感觉。
他总觉得,父亲当年那么轻易的就答应,并不是因为感念柳延当年对他的教导,也不是因为喜欢柳若兰的性子,很可能是由于什么特殊的原因。
“世子怎么突然这么问?”
原本还以为顾长安会问些什么,这件事是不是侯爷默许之类的,又或者是小小姐的事情,刘忠全还在纠结着该怎么回答,才能不伤害父子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