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火!

智能小说网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智能小说网 > 校园 > 《农家子的科举路最新完结》在线阅读 > 正文 农家子的科举路_分节阅读_第3节

农家子的科举路_分节阅读_第3节

肉肉喵 18707字 2023-09-02
  不过转念一想也是,父母都是为自家孩子操心的,要是让他她家孩子出门带个垂髫孩童,她也老大不乐意。这到底谁照顾谁啊。
  何奶奶沉默了一会儿,说:“那咱们是不是该把礼物准备的再厚实些,这回,着实太麻烦他们家了。”
  “没事,大丫既然主动跟我提的这事,证明她在高家说话还是很有威信的。咱们多多教导似飞,让他去了县城后别给成安表哥惹麻烦,听话,少说,多做事,多学。”
  老两口嘀嘀咕咕说着,何似飞一边吃,一边慢慢理自己的思路。
  此前四年,何似飞只知道他有一位嫁的不错的姑奶奶。就算没有洪水,对方家底也比他们何家要殷实许多。如今何家可以说家破人亡,与姑奶奶家里的情况就更是天差地别。
  直到昨天,何爷爷才将姑奶奶家里的情况详细说了一番。且不说高家那数十亩的良田与主街的两个铺面,单单是镇上那三进的大宅院,就得价值约莫一百五十两银子。更别提,这些还只是明面上的财产,随便打听就能知道的。高家私底下置办的东西外人根本不可能知晓。
  何一年说这些的意思并不是让何似飞心安理得的投靠‘有钱亲戚’,他希望何似飞能明白他们家与高家的巨大差距,日后去了县城,不要被纸醉金迷给迷花了眼。他们家没有与其他人家相提并论的资格,因此,千万不能乱花钱。要一心当好书童,努力认字、练字,这样以后回到上河村,可以帮村民写信,帮村长登记名册等等,一年能赚个几两银子,养家糊口不是问题。
  至于何大丫姑奶奶在高家的地位——她相公五年前去世,她从那时便成了高家年纪最大、辈分最高的老太太,并且她一直拿着高家的公中账本不松手,因此,她在高家说话还是很有威信的。
  吃碗馄饨,何奶奶去布庄买了两匹细棉布,一匹白色,可以给何似飞做两身里衣,一匹宝蓝色,打算给他逢个厚实的棉袄。
  而何似飞则被爷爷带去镇上的书肆,本来想给他买点中等的文房墨宝,让他更有动力学着读书写字。但一问价格,何爷爷就沉默了。
  何似飞对这价格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惊讶。
  一刀最便宜的黄纸居然都要四百文,而中等品质的宣纸,那得二两银子。在这个时代,一两银子等同于一吊钱,也就是一千文。虽然说大部分情况下,带着一千文在钱庄并不能换到一两银子,一般得再加个二十文的‘手续费’才能兑换,但民间估算银钱,就按整数计算的。
  何似飞此前并没有刻意去关注爷爷奶奶这四年能攒多少银钱,毕竟他们一直生活在偏僻的村子里,周围青山绿水,百姓们种田自给自足,家里还养了五只母鸡一只公鸡,过年能开个荤。这样的日子根本不用花钱。
  就是因为这种清贫又安逸的日子,让何似飞有种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相比于末世那种过了今天没明天的生活,何似飞真的觉得这里就是天堂。
  地位、人脉、名声、财帛,上辈子的何似飞都在算计多年后得到了。
  因此,这四年来他一直在修身养性,慢慢调整自己的精神情况——在世外桃源里,不用算计、谋划、挖空心思去寻找某个救命的药或者氧气。他只需要种好田,让自己一家人能吃饱就好了。
  哪想到,他爷爷奶奶考虑的长远——单单能吃饱可不行,以后娶了媳妇儿,生了崽崽,家里人口多了,单靠一个人种田,是养活不了一家子的。
  这样的考虑虽然与何似飞的意愿相悖,但何似飞经过四年来的修身养性,已经能很好掩盖骨子里的疯狂与偏执。他有时候想到上辈子临死前,自己扛着病痛,扛到几乎七窍出血,扛到五脏六腑都移了位,他依然疯狂的想要多活一天、多活一秒。换做这辈子悠闲的他,可能就听天由命了。
  听天由命……
  何似飞在心里轻笑一声,悠闲的时光真的会慢慢将人骨子里的疯狂给完美的遮掩起来。
  要是换做上辈子的他,听到要去县城给人当书童,很可能直接撂挑子跑进深山,自己一个人过自给自足的生活。可在这世界生活了四年后,他居然只是稍微在言语上反抗了一下下,就答应下来。
  何似飞想,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悠闲了四年,觉得自己‘歇息’够了,潜意识也是想在这个时代混出个不大不小的名堂吧。
  他今年十二岁,不早不晚,正正好是可以出门开眼界、看世界,再决定日后走哪条路的时间。
  士农工商,古代四个阶级,他已经接触过‘农’,自觉种田的话,基本上一辈子都在黄土里翻不了身,只能堪堪养家糊口;‘工’的话,他会木匠活,不仅仅是雕刻一些挂件摆台等小玩意儿,他还会在各种木匣子上雕刻花纹——如果他真要走这条路,去县城见见世面,最好多拜几位老师,博采众长,才能有所精进。
  至于‘士大夫’与‘商人’,排在四阶级的头末,何似飞这四年来都未曾接触过,说不定到了县城就能见识到其中地位的天差地别了。
  何似飞考虑的时间,何一年已经给他买了一刀黄纸,又买了一刀二两银子的宣纸,仔细包好,说:“这一刀宣纸,后日你来镇上,自己送给成安表哥,表达对他的谢意。”
  何似飞立刻点点头。
  随后,何一年又给他买了两支普通兔毫毛笔,还有一方砚台,连纸一共花了三两银子。
  何似飞看着何一年从衣衫内袋里掏出三吊铜钱,再看他已经瘪了大半的内袋,心中突然升起一股复杂又莫名的情绪,眼眶不知不觉就有点酸。
  掌柜的看着他们这一对爷孙组合,忽然道:“这位老爷,您是给小公子启蒙买笔墨纸砚吗?”
  何一年笑着说:“是的,不过我家孙子这个年纪启蒙已经有点晚了,他表哥五岁就开始启蒙了。”
  “不晚不晚,只要用心读书,什么时候启蒙都不晚。”掌柜的挺着微微发福的身体,笑容愈发大,“我们店里还有些启蒙书籍,比如《三字经》,只售价八百文,您要不要再看看?”
  何似飞抬眸看了看掌柜,他估计是觉得自家爷爷给自己启蒙就买二两银子一刀的宣纸,觉得自家可能比较有钱,所以开始推销书籍。
  但其实这一刀宣纸是拿出去送人的。
  何似飞立刻说:“不用了,我们就要这些。”
  掌柜的听到这话,脸上的笑容一点也没淡,道:“好嘞,这就给您结账。”
  回村途中,何奶奶听到一刀宣纸就要二两银子,简直有些肉痛。
  当年开荒时候朝廷的政策虽然是按照人头,一人可以分得五亩地,但这些地得村民自己开荒。当年何似飞只有八岁,身子骨又不是一般的弱,根本没力气开荒,全都是何一年与何奶奶在做。
  因此,赶在登记时间截止之前,他们俩人一共只开荒了十二亩地。
  算下来,这十二亩地就是他们家登记在册的田产,七年免除所有契税。
  根据何似飞的了解,这十二亩田地分为八亩水田和四亩旱地。水田可以种稻子,稻子又分为早稻和晚稻,一年两熟。他上回听李家四郎说,他们上河村一般水田,一亩地平均年产水稻三石出头,大概一百八十斤到一百九十斤之间。而他们家水稻的草都是何似飞认认真真拔掉的,他照顾稻田用心,稻子产量自然也高——何家一亩地稻子年均产量大概在二百二十斤。比普通人家的稻子产量多了三四十斤。
  为此,何一年和何奶奶都夸过他。
  早稻三文钱一斤,八亩水田产稻一千七百六十斤,全部卖出去可得五千二百八十文钱。
  而晚稻因为种植时间长,日照充足,颗粒中的水分充足,口感更好,价格一般在三文五一斤,全卖出去可以得六千一百六十文钱。
  至于四亩旱地,何家一般种土豆、红薯或者玉米,每亩产量约莫五百斤,一般一文钱左右一斤,能顺利全部卖出去,就是两千文钱。
  算下来,何家一年总收入是一万三千四百四十文,也就是十三两银子出头。
  当然,这只是最理想的情况,除去买种子的三两银子,何家一般要给自己留下两百斤水稻吃,这就只剩下十两银子了。
  何似飞记得自己从前看过的叫《红楼梦》的小说里写,二十四两银子可以够两小户之家过一年。也就说,一户人家日常采买,开销得十二两银子。
  何家过的比较清贫,衣物等都是何奶奶借用村子的织布机自己织的,只需要付租借费用。不过,今儿个穿的这种‘撑脸面’的细棉布,那都是买的,一匹布得一两银子到二两银子不等。
  所以,除去一些必要的开销,何似飞估摸着自家一年能攒下五两银子。这还不算最初盖房子的银钱。何似飞猜,除去盖房的十两银子,家里这四年恐怕一共也才攒下十两银子而已。
  而今儿个爷爷给他买了笔墨纸砚,奶奶买了两匹布,一共花了五两银子又五百文。
  这已经比他们一年能攒下的银子还要多了。
  何似飞以前没算过这些收入与开销,他只觉得种好田、吃饱饭,好像就没有什么事情。但那都是爷爷奶奶把他保护得太好了,只让他帮忙播种和除草,最累的耕地等活儿,都是爷爷奶奶自己做的。
  这么算下来,他再也不敢态度随意的对待这场县城之行。
  无论如何,他都得学点本事回来。


第5章
  何奶奶回到上河村后,放下一切农桑,只专注着给何似飞做衣裳。
  一旁的何一年爷爷抽了两口烟袋,说:“做大点,似飞这年纪的娃娃身量十天半个月就能窜一窜,做大点能多穿些时日。”
  何奶奶见他不帮忙还要在旁指挥,没好气道:“咱们家儿子女儿的衣服都是我做的,这点常识我能不知道?”
  何一年爷爷跟她抬杠:“老婆子别贫嘴,赶紧做好衣服。”
  大人家的斗嘴何似飞从来不掺和,刚穿越过来那会儿,他还担心爷爷奶奶会吵起来,但经过四年的朝夕相处,何似飞早就知道,这样的对话不过是爷爷奶奶之间的‘小情趣’。
  故此,在量好尺码后,他立刻溜去自己的小屋。不再‘旁听’。
  做木雕赚的八百六十文钱,何似飞早在钱到手的时候就交给了爷爷奶奶,他身上是没有一分一厘的。何似飞也并非只是出来收拾钱财的,后日便要去县城里,一住就是好几个月,他得把自己这几年惯用的工具带上。
  工具并不多,只有一把一看就上了年头的小刀,那是他八岁那年刚醒来的时候,在大锅灶的厨房里捡士卒不要的;还有三把大中小不一的锉刀,尾部用麻布仔细包裹,上面还缠绕了红绳,这是去年爷爷给他专门打磨出来的锉刀。这些都是他做木雕的工具,除了这些,就剩下两块巴掌大的他随手捡回来的木头,还有几块形状圆润的石头。
  石头这玩意儿何似飞不打算带到县城里去,毕竟这个他也雕不动,就放在家里好了。
  木头和锉刀都被他收起来,日后去了县城,万一能雕刻个时下流行的样式,赚些钱买肉吃呢?
  何似飞到底不是普通的十二岁少年,有上辈子的生存经验在,他深知‘书童’这个活计并不好干。即便高成安是他表哥又如何?他又不是跟高成安一起长大,有兄弟情分。他甚至和高成安此前都没见过面。
  所以,他想要在县城过上舒坦一点的日子,还得自己想办法。
  这四年在上河村的悠然生活并没有把何似飞身上近乎偏执的斗劲儿消磨掉,那些狠戾、算计全都印刻在骨子里,抹不掉。只不过是被何似飞给完美的遮掩了起来。如果没有这场县城之行,他或许会安于清贫,在上河村这个淳朴的村子里度过自己的前半生,直到给疼爱他的两位老人养老送终。
  这辈子,他身体还算健康,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是死在爷爷奶奶后面的。
  莫名的,何似飞想到此前教自己书法那位老先生说的话:“你这双眼睛,流露出的根本不是十几岁少年的目光。你身体残疾、骨子里却十分好斗,老夫曾听过一些有关你的传闻,总的来说就是行事狠辣、没有善待世界与他人的是非观。但老夫依然愿意收你为关门弟子。何似飞,老夫并非是想找人将书法、绘画、儒家学问等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老夫收你为弟子,只是因为你在如此阴鸷的性格下,却对你母亲十分尊重。你性格如此,是时代造就,但你依然爱你的亲人,在最危急的时刻都不曾抛下她自己逃跑,老夫佩服你。”
  何似飞当时跟现在年纪差不多大,十三岁左右,他那双眼睛里还含着一点戒备,并不能完全听懂老先生的话,更不能理解‘师父’这个词的分量。他只知道这位老先生家里还算富裕,经常有人给他送口粮和氧气,跟着他混或许能扩展人脉。因此,就算老先生说了收他为徒弟,他也总是‘先生’的叫。
  后来,当他位子越爬越高,他也明白了当初老先生的话,心底也早已彻底把老先生当自己的师父了,可称呼这个玩意儿,叫习惯了,真的难改过来。不过,老先生为人豁达,能看出他心中真实所想,也不计较一个称呼。
  何似飞收拾好了锉刀,又去收拾自己的衣服。他想,老先生真不愧是报读圣贤书的大家,看人很准。他这人对人情关系、江湖道义感官淡泊,一切唯利是图。唯独最看重亲情。
  因为他知道,没有母亲的坚持,就不会有他。
  而在这个世界,原身的父母救了他的命,爷爷奶奶又不辞劳苦的养育他。‘亲人’这两个字,在他心里从来都是分量最重的。
  既然爷爷奶奶希望他混出个名堂,获得养家糊口的能力,而恰好他年岁又合适,同时也休养生息够了,那么他就去一趟县城,好好学点东西。不求大富大贵,只求有安身立命的资格。
  时间很快就到了第三天,清晨,天还没亮,鸡舍的公鸡睡得正香。何家的油灯就被点亮,何似飞也被爷爷摇醒来,让他再检查一遍自己要带的随身物品,然后出来吃饭。
  这一趟去县城,少说也得好几个月,如果高成安一直苦读不回家的话,那很有可能在外一逗留就是大半年。别看现在芒种刚过,天气暖和起来,村里疯跑的小孩都穿上的半袖,但再过四个多月,就到了秋季,天气一转凉就得添衣服。何奶奶恨不得把自己绑在何似飞裤腰上,到时天冷天热她都能提醒孙子添衣减衣。
  何似飞吃完饭,看着奶奶给他准备的厚实行囊,有点说不出话来。
  ——那个包袱得有他半人高吧。里面被塞得鼓鼓囊囊,上手一摸,有点硬邦邦的,还有点热。
  何奶奶说:“那是奶奶今儿半夜起来给你做的烙饼,你不是最爱吃奶奶做葱油和芝麻烙饼吗?这些够你吃小半个月。烙饼底下用玉米面的馒头垫着,还塞了三层油布,渗不到底下的衣服和笔墨纸砚。”
  对上奶奶慈爱的目光,何似飞更加说不出话来。他只觉得在昏黄的油灯下看奶奶的样子有点模糊。
  何爷爷重重磕了一下烟袋,将这个大包袱背起来,说:“似飞,带上你的东西,再抱上给成安的宣纸,咱们现在去镇上。”
  即便已经到了四月下旬,白日里太阳很晒,但在这太阳尚未来得及升起的清晨,一出门就能感觉到一股潮湿的冷意。
  这会儿太早了,村里的狗都睡着,自是没有牛车的。
  一家人跋涉大半个时辰,终于到了镇上。
  高家,何爷爷一行人被迎进去,今儿个倒是见到了高成安的爹娘,何似飞一一见礼。
  何大丫老太太坐在主位,让管家给大家都端上一杯姜茶:“你们大老远从上河村赶来,小心着凉。”
  何似飞在上茶的时候,将那一刀宣纸送给高成安。高成安颇为惊讶,“给我的?”
  “似飞多谢成安表哥照拂,才有去县城的机会,一点薄礼,不成敬意。”何似飞认真道。
  这话从他一个扎着双髻的小少年口中说出,带着些许稚嫩,却能让人感觉到满满的诚意。
  坐在何大丫老太太下手的高家老爷看向何似飞的目光中都带着些许温和,说:“似飞客气了,再怎么说你也是成安的表弟,兄弟间互相照拂,应该的。”
  高成安的母亲则因为这句话瞪了相公一眼,收回目光时,不想与正在看她的何大丫老太太四目相对。高成安的母亲心里一紧,赶紧收回目光,不敢多言。
  寒暄了不到一刻钟,管家就进来报:“老太太、老爷、夫人,马车到了。”
  高成安立刻背起书箱,怀里还抱着那一刀宣纸,郑重与奶奶、爹娘告别。另一边,何似飞也从爷爷那儿接过行囊,与爷爷奶奶道别。
  两大家子人走到门外,何似飞才发现,来了两辆马车。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