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39
【而在这一段时间中,李隆基不仅斗倒了韦皇后,太平公主等一系列政敌,还把自己的父亲扶上了皇位,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个名正言顺登基的理由。】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前半生用脑过度,他的老年时光则十分的昏聩。】
【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把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薅进宫来,成为了自己的贵妃,大唐李氏出身鲜卑族,对伦理方面的东西大约没有那么的在意,所以这件事虽然离谱但在当时也算不上什么轶闻。】
【在杨玉环入宫以前,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是武惠妃,武则天的侄孙女,也是寿王李瑁的老妈,这关系确实过于混乱了。】
【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逝世以后,后宫嫔妃中一直没有合李隆基心意的人选,有人为了讨他欢心就把目光投向了寿王府中美貌动人的杨玉环身上。】
【但毕竟这个时候,杨玉环还是他儿媳妇,就算李隆基动了心思也不敢太过明显,随后,李隆基让杨玉环自请为女道士,两人开始在寺庙中幽会。】
【杨玉环能歌善舞,精通音律,而且聪明颖悟,智算过人,与李隆基可以说一拍即合。进宫之后也是受宠专房,在宫中李隆基称她“娘子”,礼仪与皇后相等。】
......
听到天幕对自己的评价,李显、李重茂、李旦想说:请问您礼貌嘛?怎么我们就不提也罢了?
而除了这几个人,大唐各位位高权重者对天幕所透露的未来之事,则显得更为忧心。
贞观十九年。
李世民在听见天幕中所说的大唐后续走向时,没什么惊讶的神色。
虽说女子当政于常理不和,但根据天幕所言,那位武姓女子做了皇帝后,把大唐治理的十分强盛,且最终大唐还是又落回了李家手里,可以说一切都比较的正常,至少在他的接受范围之内。
他更在意的是他辛劳经营的大唐,最终为何会盛极而衰。
那又会走向末路吗?
天幕里没说,但至少算不上太好。
思维短暂的运用了一会儿,有人通传说几位公主入宫了。
李世民暂且把未来的事放在一边,去另一边殿里见他们。
高阳公主又在和驸马置气,没进门前,李世民看见她趾高气昂的甩开了房遗爱扶着她的手,见李世民来了又装模作样的挽在一起,想显示一番恩爱模样。
李世民有些愠怒,心想,都没听见天幕里说我大唐会盛级转衰是吧,合着就我一个人着急。
众人入席,虽是普通家宴,但在皇帝面前大家都比较拘束,即便是受宠如高阳公主,也只敢在别的地方跋扈,是决然不敢在自己老爹面前跋扈的。
而且千万不能仗着骨肉亲情行凶,玄武门之变的结果还历历在目,虽是为了抢皇位不得已而为之,但要是把李世民惹毛了,谁也别想从他那里讨到好处。
这是高阳这近二十年以来琢磨出来的受宠法宝,在长辈的面前,她还是分外乖巧的。
李世民坐在上位,见几位公主驸马都在窃窃私语,唯独高阳与房遗爱仇人似的,一句话都不说。
他忍不住问:“高阳,近来可是与驸马闹了别扭?”
高阳公主放下筷子,有些意外:“没有啊,只是有些神思倦怠,不爱说话,多谢陛下关爱。”
李世民点了点头,没有怀疑高阳的说辞,只是叮嘱道:“近来天气愈发热了,别太贪凉,另外,朕听闻你近日常去会昌寺听高僧讲经......”
话音未落,高阳公主的筷子掉了一根在地上,她又把它捡起来,没让旁人看出有什么异常。
李世民接着说:“你的性子急躁,多去听经,静下心来,也是好事。”
高阳公主连忙回应道:“高阳谨记陛下教诲。”
李世民倒也不是想怎样教诲她,只不过她嫁的毕竟是房玄龄之子,虽说资质与他爹比是差了些,但好歹家族门楣摆在那里,太不给面子了不好。
高阳与房遗爱日渐不睦,他也有所听说,趁着事情还没有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能提醒几句就提醒几句吧。
......
天授二年。
太平公主从宫中出来时,四角的天空阴郁无比。
当然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得知了自己会在政斗中输给李隆基所带来的阴霾。
太平公主从小在宫中长大,母亲的行为举止也一直影响着她,她认为既然母亲能做皇帝,自己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天下人对女子总是充满了偏见和不公,哪怕父亲在位时,就已经二圣临朝,哪怕李显登基后只不过是个空架子,其中把持朝政的,还是母亲,但只要不登基,不称帝,世人似乎都能接受一些。
说什么女子做皇帝有违天理,又有违人伦,说到底还是接受不了,这天下是由女子做主罢了。
可是既然母亲做到了,她便想将这件事情维持下去。
有野心没什么大不了的,她想做皇帝也不是什么应该藏着掖着之事。
李隆基。
太平公主在嘴里默念这个名字,一个牙牙学语的无知幼童罢了,又能懂什么?
即便在另一个既定结局里她真的输了,但在这一条通道上,她提前了二十余年得知此事,难不成还斗不过他?
太平公主知道天幕的评点是后世人所说的已经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