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32
另一边院子里传来吵闹混乱的声音,甄宓猜测是袁绍的病情又加重了,这也难怪,冬日里就算是身体康健的人也觉得难熬,她站起身打算过去看看,随后一想自己未必帮得上什么忙,便又停下了动作。
懒得过去,以免招人厌烦。
往日生活平静时,甄宓从来没有想过,这面无端出现在天空中的天幕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影响。
她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像邺城中每一个贵眷女子一样照顾公婆,看看闲书,管理家事。
不懂天下的纷争,也不想理会谁能做皇帝谁不能做皇帝。
可是天幕短短几句评点,就将她带入了舆论的中心,把她和敌营扯上关系,让所有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她。
甄宓不想名留青史,历史上留下名号的女子,大多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她只想平凡而安静的度过这一生,但现在看来这也是一种奢望。
城中好友还是像以前一样隔三差五聚在一起欣赏天幕,但已经很久没有叫她一起过了,以前对她客气几分或许也是看在袁家的面子上,现如今不但这些人,就连家里的丫鬟侍从,也对她议论纷纷。
或许不叫她还有一种缘由,那就是现今人家要谈论的不仅仅是天幕还有甄宓。
甄宓实在找不到人商量,只好写了信,叫人送去幽州给袁熙。
自三年前袁绍打败公孙瓒,任命袁熙为幽州刺史,甄宓留在邺城照顾袁熙的母亲刘氏,他们二人总是聚少离多,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
按照世人给夫妻定的标准,她和袁熙算得上是一对恩爱和谐的夫妇。
她也不知道袁熙会给她怎样的建议,只不过她不想让自己未来的人生如水漂流,如叶凋零。
上天让她提前知道未来的事情,难道不正是想给她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吗?
......
甄宓等了许久都没等到袁熙的回信,但却等到了袁绍的死讯。
那天夜里发病后,没多久袁绍病情极速恶化,很快就到了弥留之际。
袁绍一死,整个邺城都笼罩在一股悲伤的气息中,袁绍在位时为人宽厚,颇得民心,其掌管的四州之地的百姓,也能在此狼烟四起之际,得到短暂的喘息。
现如今他死了,天幕又透露不久之后,邺城即将失守,这种情况之下,普通百姓很难不悲伤。
甄宓也很悲伤,除却是相处多年的亲人逝世,更多的是这意味着,离曹操打过来的日子更近了一步。
父亲去世,袁熙是一定要回冀州的,甄宓总算没有那么期盼他的来信,却更加的担忧自己的结局。
府中为袁绍的丧事,忙成一团,袁熙的母亲刘氏却在这个时候将甄宓叫到一旁,问她对天幕所言有什么看法。
甄宓很意外,她恭顺的回道:“天幕所言,未知真假,儿媳没什么看法。”
刘氏当然不会相信她说的话,只是所有事情都聚到了一起,当前她也不好真的对甄宓做什么。
她冷哼一声说道:“希望如此,只是若我袁氏真的败给了曹贼,你一个女子,为自己以后多打算些,我们也是能理解的。”
甄宓不说话。
从刘氏那里离开后,她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天幕没有说她是自愿嫁给曹丕还是被迫,没有说她是为了活命还是为了荣华富贵。
但是就总是有人觉得,她一定是为了自己过的好才会嫁给曹丕的呢?
倘若曹军真的攻破了邺城,那邺城百姓,袁家全族,哪一个不是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怎么他们就这么确定,甄宓是可以选择的?
她觉得很可笑。
这个问题她想了很久,直到袁熙回来,都还没想通。
袁绍死的很突然,因此袁熙在离开幽州时十分的匆忙,风尘仆仆的回来。
上一次两人见面还是在数月以前,也不是第一次分别了,但不知为何甄宓看见他就是有一种久别重逢,沧海桑田之感。
处理完袁绍的后事。
袁熙终于找到机会和甄宓商谈天幕中所说之事。
那日的天气特别好,但外头下过雪,寒风一阵一阵的吹,还是冷的不行。
屋内烧着暖融融的炉火,甄宓靠在袁熙的肩上浅寐。
袁熙知道她没有睡着,甄宓写给他的那封信中,满是对天幕所言之事的担忧,他本来写好了回信,谁知父亲突然去世,他直接回了邺城。
袁熙说道:“你不必太担心了,天幕所说未知真假,何况就算是真的,倘若那姓曹的真的敢打上来,咱们袁氏一族难道还会怕他不成,天幕既然有了预言早做准备就是。”
甄宓不太同意袁熙的说法,但还是点了点头,沉默了片刻她又问:“如果我想离开邺城,你会跟我一起走吗?”
“离开邺城?去哪里?”
袁熙是个很务实的人,如今天下四处都是战乱,离开了邺城未必能找到更安全的地方,就为了一个尚不明确的预言,太不划算了。
何况,从小到大,他也从来没有想过离开家族后去过怎样的生活。
袁熙在家里是不受什么重视的,哥哥袁谭是长子,所有人都对他充满了期待,弟弟袁尚是幼子,理应获得众人的宠爱。
只有他,夹在中间,既收不到重视又收不到喜爱,庸庸碌碌,平平凡凡的,竟也过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