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241
【司马迁没有五十万两黄金,也不想遭受腐刑,所以他选择去死。】
【自尽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即便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力,说到底也只是凡人一个,面对死亡不可能不害怕。】
【哪怕到了万念俱灰之时,司马迁也总是回想起,自己还是尚未完成的使命。】
【对的,就是那本还没有写完的《史记》。】
【所以最终,他选择了接受腐刑,并呕心沥血的继续创作。】
【李陵的事情,对于司马迁人生中一定要完成的巨作而言只不过是一个插曲,他也许能给人带来一时的影响,却带不来一世的。】
【司马迁还是司马迁,《史记》也还是《史记》,虽然没有《史记》,我们或许不会知道曾经有一个叫做司马迁的人。】
...........
天幕的诉说总是带着一些不应该出现的感情色彩。
司马迁觉得自己如果再这么听下去,真的快要被她给感动了。
其实开始编写这本史书的时候,他并不知道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或者说,多么大的意义。
这只是一件,他认定了,觉得必须要做的事情。
为了父亲的遗命,也是为了他自己。
在死之前,他一定要写完这本书。
天幕的出现并不会给他带来什么影响,一是因为他没有时间关注这个东西,二则是那些他曾经难以接受的都已经发生了,所以也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他的书传世了这么多年,传到未来那些有能力可跨越古今的人手里,并且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有了这个认知以后,司马迁的内心,无疑是十分兴奋的。
由于身体不方便,他确实很少出门,平日里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编写史书。
但出乎人意料的是,最近忽然有了好些曾经相熟的人,不辞辛苦的来他家中探望。
司马迁觉得很好笑,他最高只做过太史令,不是什么大官,曾经做官时都不见这么多人来与他相交,现在又是在做什么呢?
无非听了那个天幕,人云亦云,觉得和他认识也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罢了。
或者能得到他的青睐被写进史书,也算是名传千古。
但相较于这些人,司马迁宁愿将对他而言翔噩梦一样的杜周写进去。
所以,在接见了两三个不算朋友的朋友之后,司马迁勒令家人不得再让人进来打扰他,更不可以随意收他人所赠的礼物。
家中并不宽裕,因此对于这个决定,家人是不太能理解的,但不理解归不理解,他们也都全部照办了。
夜晚的烛火昏暗的在墙上跳动着。
这个时辰很不适合看书或者写字,很伤眼睛。
但对于司马迁而言,这些事情都算不了什么,他不知道自己残破的身躯能够撑到什么时候,因此必须要抓紧时间,积极编写。
.......
天幕结束的时候,胤禛刚刚才结束了自己晚上工作,喝了口手边晾好的雨前龙井,准备休息片刻。
说实话,他是真的挺累的。
感觉朝廷上的事情就好像是一个无底洞一样,干了来来了还得干,片刻都休息不了。
这不,刚刚放下笔,送绿头牌的太监就来了。
胤禛觉得这群人很没有眼力见,自己都累成这样了,那还有心情挑选应该在那个宫里去睡觉啊。
不过,小太监做的倒也没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为皇家开枝散叶的重任,也是他众多的工作之一,且十分重要。
但与想来追求儿孙满堂的皇帝不同。
经历了残酷且血腥的九子夺嫡,并且最终成为了胜利者的胤禛觉得,真没必要生太多儿子,生的多死的多,谁知道都到最后还有几个活着的。
连他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当年的十四阿哥,他都不敢放出来,更不用说其他的人的。
儿女众多,放在别处是家族兴盛的表现,放在皇家就是自相残杀的先兆。
比起这些,他更关心为什么天幕丝毫没有提到清朝之后的世界。
还是说,清朝之后,真的就是那个几乎连出现在想象之中都很难的奇妙世界?
胤禛不太敢仔细的去思考这件事情,因为比起社会或者时代的进步,他觉得清朝的进步更加重要。
这种想法也是人之长情,毕竟他为这个大清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
现在看来,是已经挤的不能再挤的时间,也许拉长视角来看,就是他的命。
没错,胤禛觉得自己十分敬业,敬业到,他感觉自己快要累死了,
所以明天他打算让自己休息休息,所以在看到面前的小太监跪的快要摔倒的时候,他也十分仁慈的选择了翻了翻他举过头顶的绿头牌。
能有什么办法呢,这破日子,还是得一天一天的混过去,好不容易得来的皇位,他也得好好的将国家治理下去。
但不得不说,抢皇位确实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胤禛想:就他那几个歪瓜裂枣的兄弟,在面对这么大的一个摊子的时候,谁能有他现在做的这么好?又有谁能够像他现在这般勤勉?
很明显,都没有,那几个人怎么可能比得上他。
送绿头牌的小太监走后,胤禛又将自己的目光锁定在了一旁的苏培盛身上。
这一期的话题不是关于太监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