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233
【李白杜甫是两个天才之间的灵魂碰撞,惺惺相惜, 苏轼苏辙是令人动容的兄弟之情, 李清照是文学史上开出的最绚烂别致的花。】
【而今天,我要谈论的, 是两个人之间的友谊。】
【友谊大概是人类社会之中,最令人感动的一种情感,它不同于亲情的无法选择,对于你的朋友,尤其是那些感情深厚的朋友,你们之间的情谊是一种双向的肯定。】
【光是一方的认同无法建立友谊,如果一个人成为了你的朋友,那至少能够证明,你与他是双向的欣赏。】
【但这种欣赏,往往不能陪伴我们走完一生,朋友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在我们的人生之中,走过很短很短的一段历程。】
【所以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两位文人之间的友谊,但为了让各位第一时间了解这份友谊的特殊性,所以先给大家展示一篇文章吧。】
......
天幕话音刚落,《与山巨源绝交书》(作者:嵇康)便赫然呈现在了天空之中。
而本来在透过竹林的间隙在看天幕的几个人,瞥见空中漂浮着的几个字,都愣住了。
山涛,字巨源,与山巨源断交书,就是与山涛断交的意思。
这个插曲出现的太出乎人的意料了,以至于嵇康从来没有想过面对这个场面的应对之法。
哪怕他们几个人聚在一起,原本就是因为兴趣相投,从来不曾有过什么永不分离的重要承诺,但就这“兴趣相投”几个字,足以让各位同好成为知己。
因此,天幕的话无异于是一种挑唆,给嵇康和山涛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至少现在看来是这样的。
随即嵇康看向身旁脸色骤变的山涛,急忙说了一句:“你听我解释!”
山涛望向嵇康,好似真的要听他的解释一般,却不想,嵇康只是一时心急脱口而出的话,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解释的。
甚至他知道《与山巨源绝交书》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不必山涛早半分。
此刻刘伶已经喝的酩汀大醉,阮籍坐在一旁谈情,好像也没有兴趣参与这场硝烟味儿不浓的斗争。
而嵇康,说不出来任何的解释,于是,当天的聚会,就在两个人的败兴之中,匆忙的结束了。
......
回忆完当天的场景,嵇康还是没想明白,自己为何会与山涛绝交。
按照他的性子,不愿相交之人至多就是不理,比如他一直很不喜欢的那个钟会。
而对于自己曾经的朋友、知己,无论如何,他也不会专门写一篇断交书来处理两个人的关系。
因此作此文时,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根本就无人知晓。
但仔细想了想,嵇康又似乎明白了,为什么这一篇斩断两人友谊的文章是由自己来写的。
山涛在他们一种好友之中最为年长,生平性格又最为宽厚亲和,为人豁达,不管对谁都温润如玉,相处得当,他想,即便两人之间真的发生了什么。
那么山涛,也一定不会成为率先撕破脸的那个。
但会是因为什么呢?
嵇康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世间之人,人人皆有不足之处。
刘伶嗜酒如命,向秀暗淡平庸,就连他们这几个被一些人看做是名士的人物,在某些人的眼里,也不过就是一群不守规矩、自以为是、放浪不羁的异类罢了。
因此,嵇康很容易就能够接受他人的不足,也能够理解各人对于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观点。
但总有一些事情是会触及底线的。
是他的底线还是山涛的底线?
嵇康不知道山涛的底线是什么,他就好像是一潭平静无比的湖水,轻易的包容着他们每一个人。
湖水深不可测,于是嵇康也总是看不明白他在想些什么。
然而他的底线呢?
嵇康很明白自己的底线在哪里。
如今天下三分,局势尚不稳定,大将军司马昭掌权,野心和目的昭然若揭。
但无论是他的身份还是他自己的理智以及信仰,都不会允许他现在入朝为官,但很明显,这个选择与山涛的想法,背道而驰。
只不过,嵇康也不至于因为这点事情就与山涛断交。
要与谁结交,或者要不要入仕为官,这都是山涛自己的权利以及选择,作为朋友他们没有指摘的权利。
即便是不认同,嵇康也只会选择敬而远之,却不会撕破脸。
所以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很明显,能够困扰嵇康这么久的,是他暂时还不想失去这个朋友,因为不想,所以焦虑,十分焦虑。
......
而显然,在另外一个地方的山涛也和嵇康一样有着一样的忧虑。
实际上他们两个人关系虽好,但却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有着百分之一百的合拍。
山涛知道,司马昭又找了人去劝嵇康入朝为官。
其实以嵇康的才干,受上位者的青睐无可厚非,但更重要的是,他是块油盐不进的硬骨头。
反对司马昭当权的人有很多,嵇康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能让他成为司马家势力的拥护者,那那些追随嵇康的人,又会有怎样的改变呢?
山涛不愿意多想,更不愿意考虑嵇康未来会遭遇怎样的事情。
然而想与不想,这事情一直都在那里,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