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青云路(14)
“朕欲令张绍宏前往江南任秋闱主考官。”
李皋闻言大震,继而欣喜若狂。
张绍宏是韩王一系高官,现任吏部侍郎,亦是他母族嫡亲表兄。
但此刻他却不敢表露出欢喜来。
这段时间,朝堂上为派谁去江南任秋闱主考官一事,几乎是争急了眼,永靖帝却一直迟迟未下决定。
此次突然说要让张绍宏去江南任秋闱主考官,他自是喜不自胜。
去江南任秋闱主考官意味着什么,几乎是不言而喻。
江南自古文风鼎盛,向来人才辈出,此次任秋闱主考官,不仅能够借此以座师名义笼络士子才人,更能借此与南方世族联上手。
这是难得的机会。
亦令人觉得烫手不已。
这就是陛下对李家两条人命的补偿?
为梁王,抑或是赵王,给李家的补偿?
这样未免也太过看重他们了!
李皋狂喜过后就是忧惧,他怕永靖帝太过看重梁王或赵王,从而忽略了韩王。
却也难以割舍下江南那一大块即将到嘴的肥肉。
直到出宫,李皋方才渐渐冷静下来,贴身衣物早已湿透了,出来被凉风一吹,就彻底清醒过来了。
陛下是在下饵。
他转头看了一眼巍峨厚重的宫门,明明知道那是饵,他会不咬吗?
即便知道前路渺茫,时事变幻莫测,他亦不会轻易放过这次机会。
欲掌天下权势,怎可心慈手软错失良机。
便不是良机,他也要将之变为良机!
……
秋闱前夕,赵王被永靖帝一旨诏令,派往武阳关平叛。
去年五月上旬,东夷诸部犯上作乱,混乱中有人趁机杀了东夷大祭司,故而使东夷如今无主,诸部首领个个都想当大祭司,一时无法分出胜负,谁都不服谁。
东夷境内受乱局影响极大,百姓活不下去,许多人自发组织起来,四处叛乱。
叛军四散,烧杀劫掠,无恶不作。
打了近一年,伤亡惨重,付出了惨痛的教训,终于叫一个赤夷部落首领胜出。
此人刚坐上大祭司宝座,就发现整个东夷因战乱,已是满目疮痍,民不聊生。
百姓大多不事生产久矣,致使今年怕是无粮过冬。
面对如此困境,这时却不知是谁,竟提议往武阳关去寻出路。
寻什么出路,自然是为活命,烧杀劫掠的出路。
若在平时,他们是不敢轻易触犯大齐的。
但此时又不同,东夷刚刚内乱过,诸部存粮因战耗尽,他们没吃的了。
没有,自然是要去抢,往哪里去抢?
自是富庶充盈的大齐!
东夷不稳,临近东夷的武阳关率先受到冲击,东夷部不断有人过来挑衅,大大小小的仗直打了大半年。
每一场都是不痛不痒,但却叫镇守武阳关的永宁侯不胜其扰。
一开始他都做好了要与东夷开战的准备。
可是东夷的人很鸡贼,每次都只有一小股人前来寻衅,这一小股人倒不难打,灭他们不过顷刻之间的事。
但这些人过来寻衅,却又完全不接招,每次都是骚|扰过之后,当即逃走,然后再换下一拨过来。
如同车轮战一般,硬生生拖住了武阳关的步伐。
永宁侯一直向朝廷请旨,欲主动出击灭之。但大齐不仅有内忧,还不止武阳关这一处外患。
打仗亦需要钱粮,没有钱粮支应,别说是打仗了,就是他们平时操练,很多将士的饷银还时有拖欠呢。
不过这种事并不常有,一般都不会拖太久,太|祖是武将出身,他有铁律留下,不能亏欠武将们饷银。
相较于前朝地位低下的武将,他们大齐武将的地位,无疑是高出许多的,可说是有如云泥之别。
这一点值得肯定。
第119章 青云路(14)
永宁侯自己自然愿意打这一仗, 但他却不会无诏出战。
永宁侯府除了他父子几人,其他所有人都留在了京城,这就是牵制, 亦是法度, 自古有之。
永宁侯的折子三五天就要递上去一回, 他一直在等,等朝廷何时下定决心打。
果然是等来了,等来了点齐人马, 随时出战的旨意。
也等来了赵王。
赵王从来不是个纯粹的文人,也不是纯粹的武将。
听闻赵王十余岁时起, 便入京营历练, 至今一直从未间断过。
这次陛下派赵王前来,而不是其他王爷, 其中用意, 着实是令永宁侯揣度了好几日。
说实话,他宁愿来的是其他武将, 也不想来一个皇子王爷什么的。
一个不好, 可能就会卷入夺嫡之争中。
对于一个边关守将而言,这实非是他所愿。
可是赵王带着人马粮草已经在来的路上了,永宁侯也只能先静观其变。
……
清音送走赵王, 顺便送了他一些救命良药,还暗中放了一个傀儡在他身边护他周全。
没办法, 她现在押宝在赵王身上, 自是不能叫他出事。
之后, 清音就全心准备乡试了。
乡试, 因是在八月举行, 故又称秋闱。
乡试分三场, 每隔三天举行一场,每场三天,共考九天。
乡试的人数更多,所以要分批次入场,清音运气平平,是最后一批次进入考场的。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系统 快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