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怨怼
既然要做,便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万岁爷已经拨出数万两银子用以抚恤阵亡将士的家人,若是宁嫔娘娘当真有心,不若号召宫中妃嫔悉出自己不用打衣物首饰以变卖筹银,而后探知这些人中实有困难者,以银两奉养其家中老人、幼子。”
这才是婉襄的目的。
她拔下了发髻上一支银镀金嵌宝石佛手蜘蛛纹簪,递给了宁嫔。
“这是嫔妾晋为贵人时,万岁爷赏给嫔妾的东西。国帑虽足,但这是嫔妾对阵亡将士家人的一点心意。”
“若宁嫔娘娘觉得此法可行,可以于圆明园中推广,但切记,不可使众人察之每一件东西原来的归属。”
婉襄始终牢记雍正七年时皇后教导她的话,若是嫔妃们为炫耀恩宠而互相攀比,便失去本心了。
更何况还有那些本就生活不易的低位嫔妃,她不想逼迫她们,使得她们的生活变得更艰难。
“宁嫔娘娘若是再有雄心些,也可以发动京师贵妇出物出资。或她们有喜爱宫中饰物者,也可以竞价出资购买这些首饰,如此两相得宜。”
此外,这些东西流到宫外去,不具名,也就不存在亵渎,不用担心男女之间所谓私相授受的那些事。
宁嫔和雍正都没有说话,婉襄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自己说的是对还是错。
“或者有考虑不周之处,还请宁嫔娘娘多多包涵。”
她实则是在催促雍正,早些做决断。
雍正闻弦音而知雅意,心中的怒气稍敛,“宁嫔,你先跪安吧,回去之后好好想一想,不要再这样莽撞了。”
心中一片大义,却被斥为莽撞。
宁嫔大约很是不快,但在雍正刚刚发过怒的当下,也并不敢再多说什么。
只好行礼跪安,脚步匆匆地离开了勤政亲贤殿。
雍正仍然有些烦躁,“从前觉得宁嫔聪明,如今看来也不过是些风花雪月,伤春悲秋上的聪明而已。”
“只不过有这一些浅显的见识,也要到朕面前来卖弄。”
婉襄低头轻笑了一下,上前安慰他,“我也只有一些浅显见识,放在在您面前卖弄了一番,如何,您要惩罚我么?”
雍正望了她一眼,“你也要同朕过不去罢了。”
婉襄不觉笑意更盛,“宁嫔的话语其实启发了我,我倒是觉得这主意当真不错。”
“嫔妃之中多有吃斋念佛之人,如何一意修来世缘,却不肯善待这世上正遭受苦厄的那些人。”
雍正没有正面回答她关于是否可行的问题,“你让那些官员夫人出重金竞相购买这些饰物,官员们会恨死你的。”
“他们才不会。”婉襄坐回到长榻上,继续拨弄那些碎瓷片。
“若是当真让官员夫人们竞价,想必会筹集更多的银钱,让那些将士们的家人得实惠。而且愿意以钱财买虚名之官员,想必原本手脚也并不干净,不过是用这一支小小的簪子,来钓出藏于水面之下的大鱼而已。”
“官员之银两取之于民,也当吐出来一些用之于民。就像是各地竞相为怡贤亲王立祠一般,总归是要过您的眼睛,是讨好您而已。”
雍正有些不满,“朕送你的簪子,便这样轻易地给了出去。”
她在一块瓷片的缺口上贴了纸张,“不是正好给四哥机会,往后送我更多么?”
她是真的不在意这些文物的,她知道在时间庞大的范围之内,她只能短暂拥有它们,那么也就不在乎何时失去。
总之,数据已经都在系统里了。
“那你以为,宁嫔所说的宫中糜费之事应当如何解决呢?”
婉襄当然也思考过,“便让宁嫔查吧,其实有宁嫔这样的人也不错。但也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抓几个中饱私囊的典范而已。”
雍正终于笑起来,“你倒是会用人。”
婉襄微微点头,将他的嘲讽当夸奖,照单全收。
“四哥在前朝实行火耗归公之法,可这法子在后宫之中却是行不通的。”
层层贪污,一朝一代地延续下来,几乎都已经成为定例了。
“官员好歹害畏惧升降之事,有家人要奉养照顾,可后宫之中当差的这些宫人大多是穷苦出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抓过几个实在可恶的典范之后,能够杀鸡儆猴,让他们都收敛一些也就好了。水至清则无鱼嘛。”
“你还知道火耗归公?”
他只对她说的“火耗归公”感兴趣,舒展了身体,靠在椅背上,大有要听她长篇大论论述他功绩的意思。
她看穿了他的心思,故意憋着坏,“不过是偶尔在王府中听怡贤亲王提过一次而已,我其实并不理解,不如四哥同我解释一番?”
第118章 怨怼
“地方官向百姓征收钱粮之时, 往往会加上一定比例的损耗,此为‘火耗’。而后往上递进时又层层加码,导致百姓苦不堪言。”
“皇阿玛登极之后, 便创立了养廉银制度, 火耗全部归公,而后依各地情况在俸禄之外额外给予官员一笔钱财和俸禄。”
所以叫“养廉”。
但古今中外做事, 从来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样的举措不能从根本上斩断官员贪污的手,不过, 也总是有进步的。
和惠公主说话的时候将声音压得很低,莲花馆中富察氏的床榻上并排躺着三个小团子, 他们都睡得很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