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公主179
最后还要烧汁,第一步蒸豆腐,第二步用之浇在蒸好的豆腐上,味道层次丰富,十分鲜美,婉襄近来最喜欢的便是这道菜。
正欲品尝,便发觉裕妃正看着自己。
“裕妃娘娘,怎么了?”
裕妃便向雍正道:“万岁爷容禀,如今是冬日,厢子豆腐之中少有菜蔬,木耳便放的多。”
“木耳有滑利凉血之弊,其实于有孕妇女无益,如刘贵人这般情况,还是不要吃更好。”
雍正立时便皱了眉,将苏培盛唤至跟前。
“上一次是松仁瓤山楂,这一次又是放了木耳的厢子豆腐。南北果房的人做事不当心,如今御膳房也不知如何做事了么?”
苏培盛是听着裕妃说刚才那番话的,立时便令宫女将这道厢子豆腐撤了下去。
这一次他也帮着御膳房说话。
“万岁爷,如裕妃娘娘所说,冬日少有菜蔬,味道也并不鲜美,因此御膳房进膳,总以荤食、蘑菇、豆腐等为主。”
“这道厢子豆腐是刘贵人素来喜欢的,因此才会时常进上。”
而后为熹贵妃说好话。
“从前熹贵妃娘娘协理六宫事务,倒是常常吩咐御膳房要注意食物本性与相克之道,如今御膳房中管事的太监也换了几个,便疏忽了。”
婉襄实在很难喜欢熹贵妃,就算知道她是最后的赢家。
但她并不如裕妃这样敢说敢言,“松仁与木耳都是十月太庙荐新的食材,十一月则只有银鱼和鹿肉。”
“银鱼难免有腥气,鹿肉火气又重,可不是只能吃些蘑菇、木耳这样的东西。”
“刘贵人有孕身体精贵,口味又挑,御膳房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到底也是没什么办法。便是熹贵妃出山,难道就能让刘贵人餐餐都吃的舒心?”
她掩口笑了笑,“苏公公也太会替熹贵妃拿大了。”
裕妃毕竟是有皇子的高位妃嫔,苏培盛被她这样打了脸,也并不好在雍正面前说什么。
“罢了,着一位太医负责养心殿饮食,凡是于孕妇身体不利的食材皆不必进,也不必再去苛责御膳房当差的人了。”
苏培盛是无可奈何,“嗻。”
得知恐怕又被人算计,婉襄难免担忧,自然无心用膳了。
雍正和婉襄心绪都不佳,这顿饭吃得没滋没味,自然也很快就结束了。
恰好午后内务府总管乌雅·海望又前来禀报,“启禀万岁爷,今年打牲乌拉衙门已经将镜泊鲤鱼送至京城。”
“最大的那一条足有九十斤重,您可要过去看一看么?”
打牲乌拉衙门是清朝采捕祭祀贡品的基地,各坛、各庙、各陵寝的四时祭品都是由此处进上的。
除却这些祭品,它也会向皇宫供奉所需的物品,月贡、岁贡、万寿节时的万岁贡皆有。
打牲乌拉衙门位于吉林,东北三省盛产东珠、人参、鲈鱼、松子、蘑菇等等,这些都在平日的贡品之列。
婉襄如今多呆在养心殿中,从前倒不觉得有什么,窝在房中一整日也不会觉得烦闷。
到如今有孕,反而喜欢出门走一走,有时还会和裕妃结伴——她觉得裕妃是这宫里最无欲无求的一个。
海望这般说,雍正下意识地便望向了婉襄,果然见她面上隐隐有期待之色。
于是便点了点头,“往常都要十二月才能送来,今年倒是很早。这是正月时太庙荐新的食材,要小心保存。”
裕妃也站起来,她是最喜欢看热闹的。
“许是今年又有公主出降的喜事,因此才早些送来。去年那条不过五十多斤重,臣妾看来已经大得不得了,不知九十多斤重的鲤鱼又该如何。”
“不知臣妾能否同往?”
婉襄是无可不可,雍正仍旧看她的脸色。
见她并没有拒绝之意,便从长榻上站起来,“既是如此,便一起过去吧。”
裕妃有自己的马车,婉襄和雍正上了同一辆。
于无人处,她靠在他肩膀上,“镜泊鲤鱼,当真那样好吃么?”
在她的印象之中,鲤鱼通常不是食用鱼种。
雍正却以为她是嘴馋,“太庙荐新的食材,都要等到祭祀之后才能吃,也就是说,就算你想吃,也得到正月的时候。”
婉襄并不在意,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臂。
“鱼类要保持鲜活是非常不容易的,从东北的湖泊之中运过来要很长的时间,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雍正轻轻笑起来,笑她的无知。
“谁同你说这鲤鱼是鲜活的了?捕鱼之后,渔民便会将鱼洗净,而后在鱼身上浇水,使之成冰,那鲤鱼是冻在冰块里的。“
婉襄倒是真没往这个方向想。
古人的科技水平固然不发达,但他们和现代人一样具有智慧。
现代人看见古代的某些发明总是觉得震撼,觉得他们非常了不起。可在婉襄看来这未尝不是另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
“冬日凿冰捕鱼,比夏日在水面上捕鱼要更困难,但冬日鱼肥,不光光是镜泊鲤鱼。”
“若是你愿意吃的话,御膳房中鱼类储备应当还是充足的。朕令他们换着花样做来给你吃。”
她知道雍正心里仍旧为用膳时的事情不高兴,但她毕竟来自现代,知道食物的作用其实并不如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