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鲜血127
“允祉之子弘晟亦如其父,凶顽放纵,残忍刻薄。今将允祉削去和硕亲王爵位,至于拘禁之处,则俟后由朕再发上谕。”
“弘晟助纣为虐,今将其挪出宗人府,严加拘禁。至于弘景年幼,心性未定,不曾附逆父兄,着仍留爵位……”
他们实则仍旧保持着满人的习俗,擅长将人如牲畜一般拘禁。
婉襄在碎瓷之上打好了孔,勤政亲贤殿中已经许久没有再传来人声,想是那些大臣都已经离开了。
她抬头望了一眼后楹悬挂着的“为君难”三字匾额,站起来,朝着殿前走去。
如今已经是五月末了,圆明园中湖泊众多,夏日多赏荷花,空气中若有似无地弥散着荷花的香气。
雍正又开始批阅密折,婉襄在一旁坐下来。
“十三弟在时,曾为朕挑选陵址。从前选在九凤朝阳山,连材料都运过去许多,最后又因为并非尽善尽美而弃用。”
“后来十三弟往来于京师与周边数地,备极辛勤。为防烦扰居民,不许扈从同往,亦不备饮馔之属,常至昏夜方始进一餐。”
“终于寻及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定为陵址。”
雍正所说的应当就是后来的清西陵,他是第一位长眠在那里的皇帝。
“帝王陵寝乃上吉之地,朕欲以周围中吉之地赐之,十三弟惊惶变色,恐惧坚辞,因此朕没有再坚持下去。”
“他后来告诉朕,他已经为自己选好了一处臣下可用之平善之地,希望朕将此处土地赐予他。”
“朕知道他的苦心,也知道他明白朕加恩于他之心,因此早早地为自己选好了陵址。”
“可朕如何舍得?先时不肯,几次托人请求,朕才终于答允他。”
雍正总是想给怡亲王最好的东西,甚至于不许后世子孙剥夺任何他加恩于怡亲王府的恩典。
婉襄只是静静地听着他说话,他并不需要她回应什么。
选好了陵墓,便是选好了此后万年安寝之地,彼此肉身亦是永隔了。
“至于身后茔地之制,他亦指使兆佳福晋与诸子嗣,只许以亲王礼行,不许稍加逾制,否则即违背其遗志。”
婉襄点了点头,这原来也最符合怡亲王一生行事。
雍正继续说下去,朱笔亦不曾停下来。
“十三弟遗言薄葬,他协理户部事物,最知国库、内府存银数目。若动用这两处银钱为他治丧,会使他泉下不安。”
“因此,朕已决定使用雍邸存银为他治丧。”
她曾经嘲笑雍正是个守财奴,但为至亲至爱之人,也当然没有什么不可舍去。
“亲王采棺,籍五层。已是夏日,不知十三弟会不会觉得太过炎热了。”
这一个月来雍正悲伤过度,至如今仍在说傻话。
婉襄平静地回答他,“五层棺木是为了防蛀虫,王爷他不会觉得炎热,或是寒冷的。”
人死之后早已无知无觉,怡亲王更是个明白超脱之人。
“朕着弘昌去为他守陵,他素来不喜弘昌,不知会不会觉得烦扰。”
婉襄犹在出神之间,他已经望向她,声音几乎恳求。
“婉襄,过来。”
她有些仓惶地抬起头,他的目光同样不坚定,但他又固执地重复了一遍。
“婉襄,过来。”
婉襄终于缓缓地站了起来,朝着他走过去。
他拥着她,目光却不曾与她相接,“皇后已经下旨惩罚瓜尔佳氏,令她一同前往怡王陵寝为十三弟守陵。”
“可从那一日之后,至圆明园中,你虽然几乎日日都在朕身旁,却总令朕感觉微有隔膜……究竟是为了什么事?”
上一次来圆明园中,婉襄居住在与牡丹台相对称的韶景轩中。
那时牡丹台的主人是熹妃,她不过一个小小贵人,引来礼官非议。
因此这一次雍正便亲自为她择选了距离九州清晏十分遥远的桃花坞,这样她陪他到夜半之时,便可以名正言顺地留在九州清晏里。
但婉襄没有这样做。
无论再晚,她每日都会回到桃花坞中的绾春轩中去,若逢诏,则白日再往勤政亲贤殿来。
他问她是因为什么事。
她能说吗?要说吗?
婉襄只犹豫了一瞬,便挣脱了他的怀抱,笔直地跪在了他面前。
这些天来,她已经为此犹豫不解太久了。
“请四哥收回令兆佳福晋收富察氏为儿媳的上谕,准许她在怡亲王丧仪结束之后便回归母族。”
“自此以后或缟衣食素,或再行婚嫁,皆与前事无干。”
她不想弄明白为什么雍正会下这道旨意了,人在极度悲伤的时候做出的决定往往都并不能让理智的他们自己满意。
“你说什么?”
“况且怡亲王在生时……”
这并不是疑惑的语气,婉襄抬起头来想要继续说下去,雍正豁然从龙椅上站起来,掀翻了案几上的松花石素池砚。
砚中的朱色墨四散飞溅,犹如义士的鲜血。
有点点落在她面颊上,也有一滴溅入她眼中使她剧痛,凝固住了她的思维。
他的声音虚浮,身体显然支撑不住这样的消耗,“怡亲王薨逝未久,弘暾是他挚爱之子,你同朕说这些?”
“你可知是富察氏自己上表请求,你可知她以死相挟,你可知马齐入宫见朕,这般体面一生的老臣,为孙女之事涕泗横流,你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