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随后,陆陆续续有人随着于谦喊:“臣请议上皇之罪!”
再然后,整个宫门都沸腾着大臣们高声请命的声音——
“请议——上皇之罪!”
第37章 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朱祁钰懵懵看着大臣们,脑子重新运转后,他几乎忍不住脸上笑容。
这些大臣并非铁石心肠,他们会被我打动——我们终究还是有情分在的!
朱祁钰心思细腻,并未立刻应下此事,而是遵循自己的仁厚,认真道:“且先按下,今日天幕尚未结束,也不知太上皇复辟之后,是否于国政上有所建树。若要议其功过,需得一览全貌才好。”
这是什么好人啊……都知道自己被谥个“戾”字,还被太上皇派太监去勒死,还能忍住报复心理。
老朱家居然能出这种良心!
多数大臣感动得不行,心里更加坚定:不在这种皇帝手下做事,而是在于谦都能杀的皇帝手下做事,他们脑子没疾!太上皇绝不能复辟!
却也有一些大臣心中遗憾,懊恼于天幕将此事揭露,自己无法拥有从龙之功。
亦有臣子确实忠于朱祁镇,但这些细小声音完全无法在大势下挣扎。议太上皇,此事于多数大臣而言,必定要执行!
【朱见深登基后,所平反冤案第一件,就是于谦之冤。】
【于谦此人,挽社稷有功。自古功高遭忌,于谦并非不知,他亦做好准备,在景泰元年起便多次上疏请辞总督军务之职。更是闲暇时作诗一首,明明白白地说自己:新年祝愿无他事,惟乞皇恩早赐归。】
【后于景泰三年,再次作诗,言自己:只有归心不自由。】
【于谦之友也劝过他要安逸,只怕也是忧他被飞鸟尽良弓藏,他便回答,说自己经常上疏请骸骨,却总是不被允许,只能用一腔血报效国家。】
【几乎是明示朱祁钰,自己并不想功高盖主,搅动社稷,而朱祁钰每次都当做不知道,同时给予于谦他能给出的最大信任。】
【景泰六年,于谦告病,朝廷以工部尚书石璞调任兵部尚书,却没有让于谦将尚书印交出,于谦上疏欲还,请求朱祁钰让石璞掌印,而他得以告病还乡,被朱祁钰拒绝。】
【于谦在兵部当尚书期间,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
洪武年间。
朱元璋双目大睁,整个人坐直了。他旁边的马皇后仿佛能从朱元璋眼睛里看到亮光。
马皇后:“……”
朱元璋奋力起身,椅子“砰”一声被带倒,他大步往外走:“妹子,我去临时开个朝会!”
马皇后:“……”
很快,大臣们就急赶忙赶来殿门下候立,朱元璋一来,都赶不及让自己坐下,就立刻:“看看!看看!这才是贤臣典范!”
你们学着点!
大臣们:“!!!”
上位,人家那是为爱干活,甚至恐怕国家需要,他可以倒贴钱建设大明,我们不行,这个我们真的做不到!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凌晨,朱祁镇上演夺门之变,石亨调兵协助。因着明朝中前期,调兵可以通过圣旨,由兵部传达、五府传达、内官传达、亲军卫传达等多种途径,而不是必须通过兵部,于谦便不曾收到消息——石亨直接绕过兵部,以孙太后敕书调兵,待于谦得知消息时,因着朱祁钰病重,他手中无有调兵圣旨,不能调兵向大内进发,只好无奈看着尘埃落定。】
【此事恰似秦国时,荆轲刺秦王,一众士卒惶恐心焦,却因为秦法规定执兵器者无有诏书不许上殿,只能在殿下干看着。】
一众掌权者自觉地点头。
法就是法,是为了维护稳定而存在。许多掌权者可能一生都碰不到一次刺杀,但如果开了先河,允许士卒为救君王而私自持兵器上殿,那以后就会有可能出现士卒以救君王为名执刃上殿,将君王一刀砍死的情况。
兵部尚书私自调兵,亦是如此。
于谦实是无可奈何。
【朱祁镇命徐有贞在朝廷上审讯于谦、王文二人,严加拷打,逼他们承认诬陷给他们的罪名。二人拒绝认罪,于谦不加争辩,只道:“尔等意欲为何心中清楚,吾纵是辩驳,朝廷知我无罪,尔等也不肯我无罪。”,而王文此人十分较真,头脑清晰地把罪名一条一条分析辩驳过去,那些给他编织罪名的大臣,被他辨得哑口无言。】
【无法让于谦和王文承认罪名,徐珵——就是之前建议迁都的那位,提出一个罪名:“意欲”谋立外藩。】
【言二人——】
【事虽传闻,情实显著。】
【岳飞莫须有之事,再次重现。】
梅开二度。
没想到吧,上一次盘点的莫须有,在这次盘点里换一种形式出现啦!
当然,上一次盘点观众必备的吐血,在这一次盘点观众里同样出现了。
——从宋君宋臣换成了明君明臣。
于谦的同窗们更是哗然——
“奸臣!”
“奸贼!”
“此人便是明之秦桧!该杀!”
“那叫门天子当真以此为由诛杀廷益(于谦之字)?”
“遗臭万年!虫豸必会遗臭万年!”
他们齐齐看向少年于谦:“廷益,你莫要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