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踹了爸爸替父尽孝(6)
他在退出朝堂后再次复出辅助太子,亦是因为太子仁善,而他对刘邦的失望,依然保留了一点点期望,希望一个仁善的太子继位后,能够让天下百姓安生。
张良所求,从来不是什么功盖天下,什么权势财富名利,只是与生俱来的忠,心怀天下的仁,拔剑而起的勇。
哪怕他那一箭,刺的是当年的秦王,嬴政亦不曾怪他,反而更为欣赏青睐与他。
故而今生,哪怕换了刘盈的壳子,嬴政也不愿委屈了他,让他再给刘邦那痞子出谋划策,干脆就一脚踹开那个不仁不义的挂名“老爹”,让这些有勇有谋的良臣名将为他效力。
这一言既出,不光是张良,连韩信都眼放异彩地看着他,难以置信之余,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若能真如他所说,能让天下百姓得以温饱,便可得天下民心,如此大仁大义之君,他不得天下,谁人可得?
两人都是经历过乱世艰辛之人,见过无数饿殍曝尸荒野,也曾为穷途末路食不果腹,知晓民生艰难,当然明白让“天下百姓得温饱”是一件千难万难之事,可对他们来说,封侯裂□□享富贵的承诺,都不如这“温饱”二字来得实惠。
张良甚至激动得连声音都有些颤抖,深深地望着他,问道:“敢问公子,欲如何让天下百姓得温饱?”
这题对嬴政来说,错过一次,看过张良自己出正确答案,答来更是毫无难度,轻描淡写间,斩钉截铁字字珠玑。
“轻徭薄赋,均田地,育良种,令百姓休养生息,方能得以温饱……”
话音方落,张良已长揖到地,“公子若能践行此诺,良必以性命相报!”
韩信叹了口气,果然,成信侯也没能逃过小公子的魔爪,他忍不住捏了捏自己的手指,指关节咔咔作响,让他想起自己败给小公子的一诺之言。
那才真正是——一失手成千古恨呐!
作者有话说:
今天联考终于结束了,1月8号还有英语听力,原以为可以在课余写文放松,结果疫情加封控,周围羊羊羊,累到无力更新,对不起大家了。
谢谢大家的支持,在本章下留评的送小红包答谢。
第八十二章 踹了爸爸替父尽孝(6)
韩信原以为,□□之辱,是他人生的谷底,从此之后,他再也不会低头。
尤其是得到刘邦重用,封候拜将,位极人臣,如今又以少胜多灭了赵国,连刘邦父子在溃败之际都逃亡来“投奔”他,本以为手中有刘盈,就算对上项羽,他也毫无畏惧,甚至隐约之中,还真有点摄政王的想法……
位极人臣,终究是臣,若是封王裂土,逐鹿天下之际,未必没有他的机会。
于是,当晚他让人安顿好公子盈之后,就做了个梦。
梦中跟着夏侯婴过河来到军中的不是刘盈而是刘邦,以汉使之名直接夺了他和张耳的印信兵符,虽然依旧命张耳守赵,拜他为相,却不似如今这般整个赵地均握于他的手中。
韩信不以为意,他当初投靠刘邦,正是因为汉王麾下无大将,而在项羽麾下,以项羽的勇武自负,根本没有他的出头之日。
那时的他,从未想过叛汉,哪怕一连灭魏、赵、燕、齐之后,也只是上书刘邦希望代理齐王,以免齐国生变。刘邦当时正被项羽围困,大恨韩信意图自立为王,若无张良陈平提醒,当场就要翻脸。
尽管如此,刘邦派张良立韩信为齐王,立刻就征调韩信兵马攻打楚军。项羽这会儿才急了,派人游说韩信反汉联楚,自立齐王三分天下,韩信誓不叛汉,拒绝了项羽,虽被人劝说功高震主危在旦夕,却依然自以为功高盖世,刘邦不会夺齐。
可没想到韩信在垓下之战灭楚十万,项羽前脚自刎,刘邦后脚就入韩信军中,收夺兵权,改封韩信为楚王,后来又以谋反罪将其带回洛阳,改封淮阴侯,最终依然因谋反之罪,被吕后和萧何诱骗到长乐宫钟室诛杀。
死于钟室之后,韩信大汗淋漓地醒来,却发现不过是一场噩梦,刘邦尚在项羽军中为质,在他手中的,不过是个六岁小儿。
他才下决心以公子盈为质,夺取汉军权柄,却不料昔日负责后勤内政的萧何联合张良,竟让他麾下将士背叛他,在他和项羽之战中,陷于孤立无援,粮草断绝之地,纵有一身兵法战术,却无可用之兵,结果败得比上次更快更惨。
这次因为兵士饿极炸营作乱,内外交困,韩信死于乱军之中,浑身发冷地睁开眼时,终于意识到,张良当初为何会劝刘邦约法三章,忠义仁勇,在诡诈多变的兵法之上,依然是人心所向。
最可怕的,是他不甘心地再次入梦,试图改变命运。
那一夜,也的确如同所愿,无论结局如何,只要他入梦,就会从他忍受□□之辱那一刻,重新开局。
知道了未来大势,韩信本踌躇满志,想要提前下手,改变未来,不管是项羽刘邦,都是他的手下败将,既有兵权,他为何不能称王称霸?
虽然他前世权谋上的犹豫优柔,远不及战场上的杀伐果断,就注定了他是将帅之才,却非帝王之道。
但他有了先知先觉,可以学啊!
他学过刘邦,也学过项羽,在乱世中利用先知,一度雄霸天下,无往不利,甚至后来建立了他的大齐国,与楚汉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