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网友318
一次意外,他接触到了电影,和纪录片去拍摄记录这个世界不一样,电影是去创造一个世界。
去拍电影吧。
三十岁的张泉青,带着小有成就的傲骨,自信满满地踏入了电影的世界。
然后他发现,电影的拍摄,根本不像他以为的那样简单,虽然是导演系毕业,但是他纪录片导演的思维模式已经深入骨髓,从零开始很简单,可从A的一百转到B的零,却很费劲。
他要重新学习如何塑造一个电影剧本,分镜的表达,以及快节奏或者说能带动观众的情绪起伏。
他咬牙投入,接连碰壁,一开始写出来的剧本烂到不能看,拍摄的短篇连他自己也夸不出一个好。
在他因为转行电影止步不前时,曾经的同伴投入一个又一个新项目,他们对张泉青说:回来拍纪录片吧。
张泉青经常也会对着一地被资方否决的剧本初稿,陷入迷茫之中。
镜头里,构图精美的书房里一地纸张,张泉青画外音:“我时常想,这值得吗?不如回去继续拍我的纪录片吧。”
镜头一转,他又带着剧本叩响了投资方办公室的门。
他的纪录片里,隐晦带过了许多电影投资的潜规则,他是如何从因为不想改剧本而拒绝投资,到为了投资低声下气,根据资方要求将剧本改得面目全非。
他直白地向观众展露着,他是如何从一枚心高气傲的钉子,被磨成没有棱角没有脾气的包子。
参加同学聚会,所有人都在惋惜他的选择,反复强调他如果继续拍摄纪录片会如何,他曾经是一颗明珠,是人群焦点,现在是一粒灰扑扑的石子,随波逐流地在他人的脚步中滚来滚去。
张泉青又开始想,他真的走错了路,做错了决定吗?
光影不断掠过张泉青的脸庞,十几秒的镜头里,他跨越了二十载,从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变成了总是习惯驼着背,脸上下意识挂着讨好的笑,眼里的光一寸寸消失的平庸之辈。
他陷入了绝顶的困境,没有人愿意投资他的电影,而现在的他即使回去拍纪录片,也不会有工作。
离开太久,没人觉得他还能拍。
他的人生,好像被他自己给毁掉了。
转折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他那天穿着T恤短裤,就像一个出门遛弯的大学生,在我差点被飞驰而过的电瓶车撞到时,拉了我一把。”张泉青的话里带上了浅淡的笑意,眼神柔和下来,“他把我从困境里拉了出来。”
所有人都看不上的原剧本,他喜欢。
一千万说投就投,不干涉和改动张泉青的创作思路。
最大的要求就是,让张泉青拍出一个完整的,好的故事。
他不以市场为导向,他说:“好的作品,自有市场。”
他尊重、肯定张泉青作为导演在剧组里的重要性。
“我再一次,迎来了我人生的转折点。”镜头里,张泉青的笑容一扫阴霾。
他花了三分之二的篇幅去铺垫,去讲述他的过往经历,在这部分内容里,连色调都是沉闷且压抑的。
而现在,太阳从海平线的那边缓缓升起,金色的阳光铺满海面,波光粼粼的海面衍生到远方,画面温暖明亮,故事节奏也变得轻快起来。
张泉青进组,迎来了男女主角,他们时常聚在一起谈论角色演绎,拥挤的片场嘈杂,快节奏,大家脚步匆匆。
不是为了应付工作,而是共同孕育一部优秀作品。
在之后,张泉青的人生仿佛开了挂一般,电影上映后口碑触底反弹,观看人数和评分一路攀升,观众好评如潮,同行赞不绝口。
他们成为了一匹杀出重围的黑马。
电影获得了多项提名,旧友对他发来祝贺,家人再也不用因为担忧他而长吁短叹。
他收到了来自投资方的分红,款项到账时他激动地一晚没睡,无数次将手机拿出来数短信后面的零。
张泉青的人生,彻底逆转了。
“他真的是个很神奇的人,年纪小,却很有魄力。”
“他带给我的,不仅是生活和事业上的改变,还让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
“我很幸运能够遇见他,但他却对我说,改变这一切的是我自己。”
“他说如果我早早转行,如果我没有咬牙坚持,如果我只想赚钱而不想拍出好电影,我都不会和他相遇。”
“但我却认为,如果不是他对作品质量的要求,如果他像其他人一样让我改剧本,我的这部纪录片大概就会黯淡收场。”
“我很感谢他,他是我的投资人,也是我的人生导师。”
纪录片的最后,张泉青还带上了姜易安导演扶持计划的新项目:“他仍然在继续挖掘,优秀作品。我是第一个被他拯救的人,但不会是最后一个。”
“谢谢小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