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全文完140
贾代善为贾瑚的祖父,原本孝期是一年,贾瑚却跟其父亲一样,守孝二十七个月。
至此,皇陵也修好了,贾代善入葬皇陵。
直到此时,贾瑚才先完成登基大典,后与准皇后颜妙玉完婚。贾瑚之父贾赦为太上皇,其母张氏为皇太后。贾敏晋大长公主,贾琏封亲王。而此时还有一位太皇太后还活着。
后宫诸事之前由张氏与长公主协同管理,捋顺之后一直是张氏管着,贾敏抽了身。现在颜妙玉为皇后,后宫诸事便交给了妙玉。
贾代善能顺利得国,前朝宁国府出力不少,是以贾敬虽为宗亲,也封了亲王。而且贾敬身怀实学,先已为兵部侍郎。
倒是贾瑚的亲叔叔贾政,只得了郡王爵。只有爵位,没有实权,而且无旨不能离京。
之前贾代善做皇帝,太皇太后一天皇后没做过。现在终于在贾瑚登基后全了脸面,但是她这个太皇太后实在做得憋屈,尤其侄儿做了亲王,而亲儿子只是郡王后,贾母的不满终于爆发,定要见皇帝。
其实贾母知道贾瑚比之贾赦强硬得多,若是继位的是贾赦,只要自己一句话,贾政定能封亲王。思及此,贾母甚至有些埋怨贾赦无用,自己作为开国皇帝的嫡长子,竟然也不知道争一争。
贾母是先见了贾赦的,但是贾赦就一句话,那些朝臣百官咄咄逼人,自己可处理不来。儿子当皇帝很好,太皇太后是长辈,不要挑拨得子孙不和。
贾赦有一样好处,他确然不是什么文成武就的人杰,但是也不去争自己驾驭不了的东西。或是尝试争一争,发现争不过,也就罢了。
前世贾政以弟弟之名窃据荣禧堂,贾赦也不过是砌了一堵墙把东院和正院隔开,自己另开一道门,眼不见为净罢了。这一世嫡亲的儿子做皇帝,这天下也是父亲和儿子打回来的,贾赦做太上皇,可比前世的荣国府大老爷心平气和多了。
贾母说贾赦没出息,贾赦一点儿不见气,反而道:“我没出息才好呢?我乃前朝的太子伴读,太有出息了,护住他的太子之位,顶多在司徒家的朝廷为官做宰。我没出息,但是我爹和儿子厉害,现在太上皇做得稳稳当当。”
一句话差点儿没把贾母怄死,但是这逻辑贾母可反驳不了。
总不能出息的定义就是与儿子争的时候皇位定然要到手,但是与弟弟相处就拱手相让,一会儿出息一会儿没出息吧?
贾母无法,这才终于到了贾瑚跟前,摆起祖母的架子说话。
太皇太后说:“皇帝现在是天之子,我便是年纪大些,也说不得你。但是到底政儿是你亲叔父,敬儿只是宗亲。怎么隔房的伯父做了亲王,嫡亲的叔父只是郡王?就算你嫌弃叔父办事糊涂,不给他官位,皇帝给亲叔父封个亲王全他颜面有何不可?”
贾母也知道当年贾政作弊的事做得不对,险些害得贾氏和张氏两族覆灭。但是现在都改朝换代了,何必对之前的事耿耿于怀呢?当然,贾瑚向来不怎么理会她这个祖母,所以太皇太后对贾瑚的语气要客气得多,并不像对待贾赦那样颐指气使。
贾瑚瞧着贾母一会儿,才淡淡的说:“我就是全他颜面,才给他一个郡王爵,有食邑供奉,锦衣玉食,还要如何?当年王氏险些害我母后一尸两命,害我淹死在荷花池,我若计较,贾政被我驱出宗室谁又能耐我何?”
按贾瑚的想法,其实是要让贾政自生自灭的。还是张太后相劝,才给了个郡王爵。
张氏是这样说的:皇上登基,天下人都看着呢。对前朝穷凶极恶的人尚且大赦天下,对贾政穷追不舍不合适。再说,贾政科举舞弊险些害了家族之事已经过去十几年了,这十几年,贾政也没犯什么错误。理应全他颜面,让天下人看到皇帝仁慈。否则文武官员觉得皇上刻薄寡恩,如何安心替朝廷效命?
张氏最后还暗示,就算要除根,也可先养贾政几年。总之,贾政的死活不如贾瑚的名声要紧。
现在贾瑚做了皇帝,一举一动天下人都看在眼里了,百官自然希望皇上能做千古名君。
贾瑚反驳说:“他们处处以千古一帝的标准要求朕,为何不用千古名臣的要求严于律己?”
不过贾瑚后来依旧给了贾政一个有诸多限制的郡王爵。
亲王是不可能给的,给郡王爵,不如贾敬。便是让天下人看到,哪怕是皇亲国戚,爵位高低也是凭功劳定,而不是凭亲疏定。如此决定,也是间接告诉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不要看到贾政糊涂,就妄图走贾政的路子。
也是给贾政爵位的事,让贾瑚体会到所谓九五之尊,实际上也有许多身不由己。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甚至要包含你并不想带的鸡犬。
后来,边疆还偶有战事,贾瑚皆是让季琼替自己出征,回回得胜,贾瑚有了自己的亲信武将。江山才越发稳固。
季琼凭战功被封为卫国公。
甚至有私下人说贾瑚和季琼的关系,一如当年兴德帝与贾代善。后来兴德帝与贾代善分道扬镳,贾代善取天下。这样的话自然没人敢说到贾瑚面前。
其实贾瑚知道少不得有这样的类比。但是季琼论起来是自己前世的双胞胎弟弟,比之兴德帝与贾代善更加亲近。自己也应当不至于像兴德帝那样容不得人。
惟愿季琼也能不在权势包围中迷了眼,真正能做到君臣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