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这个时候不是应该还在勘察土质研究如何栽种木棉的吗?
平叔喘着气,擦了下额上的汗,焦急地问道:“少夫人在吗?”
盛玉这时也听到了声音,从书房内走了出来。
看见盛玉,平叔眼神一亮:“少夫人,我们找到栽种木棉的方法了!”
第二十章
木棉出苗了,这件事在盛玉的预料之中。
根据这些时日里平叔隔三差五来找自己时描述的情况来看,盛玉推断木棉出苗的时间也就在这几日了。
虽早有预料,但此时看见平叔容光焕发的脸上止不住的笑意,盛玉也不禁露出了笑颜。
木棉是喜光作物,适宜在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的环境下种植,这三点边关的气候条件都完美符合。
但有一点,木棉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尤其是在播种至出苗期,0~20厘米土层的含水量应达到田间含水量的70%~80%为宜。
边关大部分的土地结构都较为疏松,又因日照时间长,土层表面的含水量很难达到这个标准。
近日雨水较少,是平叔带领整个团队日复一日担来河水,一勺勺浇在田地里,才保持了土壤足够的湿润度。
另有一点便是对土质的勘测问题。
木棉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但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和养料都需从土壤中获得,一部分空气也要从土壤中获取,因此木棉田里土壤的理化、生物属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木棉的产量和品质。
如何选择合适的土壤,需从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盐碱含量、ph值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这个时代没有专业的勘测工具,对土壤的考量也成了种植木棉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平叔带领团队找寻了两个月之久,才在城外南郊找到了一块合适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盛玉几乎是把整件事全权交给了平叔处理,只在他拿着实在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找来时才抒发自己的见解。
点拨为多,平叔有经验,有天赋,有干劲,往往很快就能领会盛玉的意思。
眼看着之前种下的红薯苗、芥菜苗都已经在地里长得郁郁葱葱了,而盛玉交给他的木棉种子还放在仓库里发霉,平叔说不着急是不可能的。
现在木棉终于下了地、出了苗,平叔如释重负的同时,赶紧赶来告诉了盛玉这个好消息。
“那小苗儿刚从土里钻出来,左右两边各长了一片小叶子,模样看着可喜人了,少夫人你有空一定得去看看!”
盛玉自然点头答应下来。
平叔似乎又想到什么,原本洋溢着笑容的脸上出现凝重之色:“只是,那一大片木棉地里,才长出了屈指可数的几棵苗儿,这种子的出苗率这么低,莫不是我们的种植方法还是不对?”
盛玉示意他不用担心:“立夏过后才是木棉的出苗期,实属正常。”
“那就好,那就好。”平叔松了口气。
盛玉又道:“木棉出了苗,出现第一片真叶时就可以间苗了,待出现三片真叶时便要及时定苗。”
平叔赶紧点头记下来:“嗯嗯,好,我一会儿得再仔细看看去!”
“间苗”与“定苗”是一种人为的对种苗进行优胜劣汰的方式。
种子播下后,长出来的苗不一定全部合乎要求,所以为了保证产量,播种时会多用一些种子,待出苗后,再在太密的地方去掉一些弱小的苗,叫做间苗;
在第一次间苗时不能把多余的苗全部去掉,有时需要留一些后手,等待苗儿长得稍大些时再按照适当距离,最后决定去掉哪些苗,保留哪些苗,这便是定苗。
平叔一颗心全扑在木棉地里,盛玉也有心和他多讲一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盛玉不可能将知识全把控在自己手上,以史为鉴,搞知识垄断向来没有什么好下场。
即使手握现代知识,盛玉也从来没有高人一等的想法,在她看来,古人的智慧同样不可小觑。在和平叔交流的过程中,盛玉也学到很多,大概这就是古今知识碰撞的魅力吧。
将木棉出苗期要注意的一些事项交代给平叔后,便见他火急火燎,已经迫不及待要赶回木棉地里实践去了。
盛玉自然放了人,她现在手上的事也很多,第一件便是得先去看看她的水泥队培训得怎么样了。
.
东街街口,与砖厂有些距离的空地上,此时已经来了近三十个人。
皆是男子,年龄差异较大,小的大概十几岁,而年纪稍长的,看上去已有五十岁高龄了。
他们皆是报名了水泥队的人。
等了好一会儿,却还不见管理人员到来,众人不免都有些浮躁起来。
他们或站、或蹲,开始和一旁的人说起了话。
“兄弟,我看你有些面熟啊?之前是在哪上工的?”
被问话的那人嘴唇一抿,不太想回答,但到底还是不愿在报名第一日就和他人起矛盾,于是不情不愿地挤出了三个字:“搬运队。”
那人一听,果真露出了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这,兄弟,不是我说,你这细胳膊细腿的,是怎么在搬运队待下去的?”
吴小黑听了真想给他一个白眼,他这不就是待不下去了所以才报名水泥队找另一个出路了吗?只是他最后到底还是抿了抿嘴没有说话。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美食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