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七十六章150
自此, 铜钱不再称「XX+重量」, 而称呼为「00+通宝/宝/元宝」。新的年号钱形制延续千余年, 直至清朝末年为止。
别小看命名方式的变化, 其背后体现出社会风俗习性的变迁。
唐朝开始全面改称“年号钱”, 正说明货币的威力在不断增大。其影响之大让帝王要在钱币上冠以年号以示皇权威望。
不过, 唐朝的经济并非完全以铜钱为主体。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财计》中写到“唐时民间多用布帛处多,用钱处少;大历以前,岭南用银之外,杂以金、锡、丹砂、象齿”。
绢帛在唐朝几乎约等于货币,对外邦贸易时无法使用,但在大唐境内被人们广泛使用。
绢,贵价丝织物,用作大额支付;布,棉麻织物,百姓们用其进行小额支付。
买毛驴、买书画、买仆从等等,都能用绢布作为货币来支付。
若是布帛难觅,则会实行实物经济,以物换物。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于魏晋南北朝混乱多年,而让钱币流通更混乱,使得唐初的铜币供应紧张。
在安史之乱后,物价大幅提升又让铜币不够用了,所以出现了铜钱与布帛兼用的情况。
缺少铜钱的同时,大唐的商品市场规模超越了以往朝代。不只是境内市场,更在对外贸易方面不断扩大。
“飞钱”应运而生。它尚且不能论作纸币,但已经具备票据汇兑功能,主要用于大额交易。
让人们摆脱随身携带大笔铜币的麻烦,而以纸质凭证进行异地存取款。
纸质汇兑制品的出现与印刷业亦密不可分。
雕版印刷术在唐朝被发明出来,为批量制作纸质凭证提供了技术支持。
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大宗贸易增加,外加铜币流通量不足,不仅仅催发了唐朝产生“飞钱”,在唐朝后期也让白银黄金贵金属进入了流通货币的行列。
五代十国时期,因地方割据势力的各自为政,令币制无法统一而陷入混乱。
宋朝建立后,未能似唐初形成强有力的大一统格局。从政治军事上看,弄丢了燕云十六州;从币制上看,亦形成了地方割裂状态。
不再是统一使用铜钱,四川最先使用起铁钱。
不同地域进行贸易,势必要进行铁钱与铜钱兑换。这就埋下了复杂的经济问题。
举个例子,四川与的甲乙丙三地的铁铜钱比值各不相同,势必影响到甲乙丙三地的铜钱购买力有高有低。
这时就需要高明的中央宏观调控,令三地经济平衡发展,否则会出现地方性混乱。
此过程中更要警惕外部战争导致货币贬值。
偏偏有宋一朝重文轻武,边境上就没几天真正太平过。
恶性循环开启了。
军事上的弱势,导致政治上的弱势,引发了经济上的混乱。另外,商贸规模越是增大,越是需要高执行力的经济政策去调控全国市场,但是大宋全都做不到。
除了商贸交易扩大的因素之外,向辽金纳贡加剧了大笔铜币外流。
由此在混乱中开启了白银进一步货币化,也加速了纸币的使用范围。
时至元朝,政局终于大一统,开启了以纸币为主的时代。
忽必烈本来想效仿南宋将铜币与纸钞并用,但后来听取开国功勋刘秉忠的建议全面使用纸钞。
其原因有说与阴阳五行数术相关。说是钱币属阳,纸钞属于阴。中原是阳明之地,漠北是幽阴之所,元朝兴起于阴幽,则因用纸币。①
不过,元朝不满百年的统治,并非没有铸造过铜币。
一种是「供养钱」,顾名思义与敬神礼佛相关。
另外,元武宗与元舜帝短暂铸造过用于货币流通的铜钱。
官方规定要使用纸币,但是法令能有多少被贯彻执行仍是一个问题。
民间仍有流通宋朝时期的铜币,也就不可能彻底禁止金属钱的使用。
大面积使用纸币,究其根本原因与利益相关。
被禁止流通在境内市面上的贵贱金属钱币,不是被窖藏起来,而是被统治阶层与豪富作高价流向了境外。
铜币通过贸易大量流向日本,出现了用黄金换铜币的情况。
白银则是大量流向中亚与西亚,那里主要使用银币作为货币,却也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出现了严重的缺银问题。
从中国运出的白银,以高兑换率流入中西亚,而让元朝统治阶层从中谋取了暴利。
梳理从唐初到元末的货币制度变化,不难看出其根源与商贸市场逐步扩大息息相关。
等到朱元璋建立明朝,面对的就是中国与境外经济愈发相连的大趋势。
大明如何建立货币制度?
依照如今的思维,需要复盘前车之鉴,开辟出一条顺势者昌的新道路。
十四世纪的朱明王朝却选择了逆势而行。
桎梏打压境内商业发生,封闭民间对外贸易,阻止金属钱币继续外流。
从前几期视频中,我们已经讲述过明朝强行遏制经济发展大趋势的结果。
比如关闭市舶司,让明朝中期的倭寇变为以明人商贩为主体。甘愿做刀口舔血的贼寇,原因无外乎“暴利”二字。
朱元璋定下大明经济政策基调时,是否详细分析了前人的成功与失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