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至于后面云光霁会不会发现事情的真相,可能性也很低。毕竟这件事关乎两个女儿的闺誉,他肯定不会向外人提起的,而且基于同样的理由,他也不会询问周家的人。所以这件事的真相,就只有他们父子二人知晓。
许淙听完了许明成的讲述,不由得心生佩服。
姜还是老的辣啊,这样不但提醒了老师,而且还避免了暴露自己,看来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自己还得再历练历练。
第二天,信寄出去之后,周家人也来了。
周家人虽然多,但这次来的却只有三个,一个是周耀的堂伯祖父,倒霉周氏的亲爹周正礼,另外一个则是周耀的父亲,至于最后的一个,则是周耀本人。
周家人行礼坐下之后,许明成先温和地问了一句,“周员外你久居沂州,可曾知道沂州知州的府上,可有一个大湖?”
周氏的亲爹周正礼,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突然受到打击,并且最近半年奔波劳累、心事重重,他的头发都灰白了好些。
并且人也很瘦,不过整个人的精神不错,目光清正。
他听到许明成的问话后,略想了想道:“大人明鉴,老朽久居沂州,前些年的确有幸去过几次知州大人的府上。”
听到他的话后,许明成和许淙都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许淙更是急忙追问:“那有湖吗?是一个比较大的湖,比我们这个正厅要大很多的那种!”
如果沂州知州的府上有一个大湖,那就可以肯定原书里许家出事的那个地方,很可能就是沂州了。因为一般情况下,知州、知县等人都是住在州府衙门、县衙等后面的,就跟许家在勉县那个时候一样。
只有极少、极少的情况,才会换地方。
周正礼点头,肯定地回答:“州府衙门的后衙,的确是有一个大湖,因为湖水清澈见底,与外河相连,早些年还发生过外面的人潜入知州府上的事,所以沂州人人皆知。历任的沂州知州也有想填平此湖的,但因为劳民伤财,最后都不了了之。”
沂州知州的府上,真的有一个湖!
许明成叹了口气。
许淙则抓紧了椅子旁边的扶手,心想果然如此,原来真的是沂州。
第130章
许家父子的沉默,让周正礼有些不安,“……不知大人为何询问此事?那沂州知州是赵承业的同年,我还见过几次。”
他以为许明成是有什么事需要在沂州办,于是诚恳地说道:“如今我们周家跟赵家还未撕破脸,若是大人有需要老朽效力的地方,请尽管吩咐。”
许明成摇头,“效力说不上,就是解开我的一个疑惑罢了。”
“周员外你今日前来,想来事情的真相是已经查明了?”
听到许明成的话后,周正礼苦笑起来,“是啊,都查得清清楚楚了。若大人不嫌弃,老朽愿意据实以告,绝无丝毫隐瞒。”
许明成:“愿闻其详。”
周正礼沉默了一会儿,念叨了两句‘家门不幸’,然后就给许淙等人讲述了一个商户女和新科举人的结亲故事。
按照他的说法,自己的女儿周氏自小就聪明伶俐,虽然是个女儿,但他与老妻对一儿一女都是很看重的,特地请了女先生教导。
是以长大之后,周氏便和那些官宦人家的女孩儿没有什么区别,不但知书达礼,而且琴棋书画也小有造诣。
周氏及笄之后,家里人就准备给她相看婚事了。
因为是疼爱的女儿,所以相看婚事的时候周正礼和妻子,那是怎么看怎么觉得周围熟悉人家的年轻一辈各种不好。
这个生意不精,以后怕不是不能养家糊口,那个沉迷酒色,不能托付,这个虽然样样都好,人品也端正,但奈何婆婆难处……
总而言之,那是各有各的不好。
后来夫妻二人突发奇想,觉得不如把女儿嫁给一个读书人吧。有出息的读书人是一个很好的女婿人选,将来考名,女儿还能得个诰命,做官夫人。
而这个时候,赵家人上门了。
说到这里,周正礼叹了口气,“……早知如此,当年赵家上门提亲的时候,我就不应该觉得赵承业年纪轻轻就已考中了举人,欢喜地答应。”
赵承业考中举人之后不久,家里人就开始给他寻摸婚事,找着找着就找到了沂州周家。两家人彼此都挺满意的,所以不久之后周氏就嫁了过去,因为周家有钱,还给周氏陪送了很多的嫁妆,有田地也有现银等。
但不到半年,就出事了。
即使时隔多年,但周正礼提起这件事的时候,依然愤怒不已。
“……那赵家自诩是书香世家,但其祖父不过是一个童生,他们家是从赵承业他爹这一辈才起来的,他爹三十多岁的时候考中了举人,然后谋了个主簿的缺,但此人志大才疏,上任之后只顾着清谈,没干什么正事。”
“所以没几年就被人弹劾,丢了官。”
“我女儿嫁过去的时候,赵家虽然不至于吃不上饭,但日子也过得拮据。不过这些都不要紧,我们也不是看中这个的人家,只要赵承业对我的女儿好就行了。”
许明成突然笑了一下。
原本正听得专注的许淙,顿时转头看向了许明成,“爹,你笑什么啊?”正说到关键的时候呢,他怎么突然笑了?
许明成又笑了一下,然后对周正礼道:“无事,周员外你继续说吧。”
周正礼苦笑,“接下来的事,估计大人您也猜到了,我的女儿嫁到赵家不到半年,那赵承业就领回来一个李姓女子,说那女子对他有恩,欲纳为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