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糊糊3
“也没什么,不过多准备一双筷子的事。”周老爷子摆摆手,不怎么在意。
周老爷子送来了糊糊,把它放在屋子里仅剩的一个凳子上,没再说什么了,就径直走了。
苏璞一心里默默记下,对,还要还救命之恩。
周老爷子一个人过活,又只是一个庄稼汉,没什么积蓄。
这雨又下了半个月,下不了地,又担心这今年的收成,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苏璞一虽然没有出去走动,但村口里一群人围着每天扯天聊事,也有些碎言碎语传过来。
听了这么多,苏璞一自然也知道,周老爷子也没什么钱,不过是勉强才撑起吃饭而已。
这碗也是刚刚吃了药之后,洗了又洗才拿来的碗,上头那个豁开了的口也足以显示出周老爷子窘迫的家境。
拿起碗,苏璞一默默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这糊糊实在不好吃,里面是些不知道什么东西就随便煮了一锅。
一开始也是不习惯的,现代人都是精米精面,很少有人吃这些。就算是吃粗粮,他也没吃过这么喇嗓子的东西。
苏璞一一边努力吞咽着口中的糊糊,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接下来去城里要购买的东西。
衣食住行,每一样都要购置。
好在身上还有些钱,原身卖了家里的房屋土地再加上抄书赚来的钱,不多不少三十二两银子还有几个可怜的铜板。
苏璞一吃过饭,去收拾好原身的财物,为了方便出行,当初原身也没带什么东西,不过几件换洗的衣服,这几日也被苏璞一轮着穿了个遍。还有些策论和经文,不过这些也不可能再用。
再来就是这些钱财了。
除此之外,也再无其他。
*****
翌日。
没有再下雨,不过寅时,天就已经大亮。
苏璞一推开窗门,心里一喜,看来今天就有可能去城里看看了。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周老爷子就过来敲门了:“苏后生,你起了没?”
“起了起了,我这就来。”苏璞一穿好衣服,又推开门,连忙向周老爷子喊道。
他们借的是村口的牛车,一个人只需两个铜板,可以送到城门口去。
说贵不贵,说便宜也不便宜,两个铜板都可以买个鸡蛋了,可是农户人家也很少有人舍得吃鸡蛋的。
但是相比长途的徒步走路,已经算得上是舒服许多了。
周老爷子想去付钱,但苏璞一连忙拦住,说自己有钱,又给周老爷子付了。
半个时辰后,就到了城门。
阜城确实是一座人声鼎沸的城市,不负它交通枢纽的地位。
城墙看起来和苏璞一在现代旅游时看到的古城墙差不多。红砖黑墙,一块一块整齐地垒在一起,建成一堵堵城墙。其中城门、城楼之间由城墙相连,望不到边际,看起来还颇有一番气势。
周老爷子这次过来是来卖小麦的,现在正是秋天,成熟了之后,周老爷子又割了一批过来卖。
苏璞一则是想买些精米回去改善伙食,也连忙跟了过去,
这收粮点里的小二把周老爷子带来的小麦都称了,又付了钱。
苏璞一拿起粮行里摆出来的几种大米,问道:“这米,多少钱一斗?”
“一斗是30个铜板!”小二注意到这位看着贫寒的书生老爷居然询问精米的价格,心里诧异,面上还是忙不迭说道。
这米的价格实在是可以说的上贵了,刚才周老爷子卖了两担子的小麦,也不过才赚了四百多个铜板。
苏璞一算了算身上的钱,还是先买了两个人十天的量。
毕竟吃了这么久的糊糊,他实在是不能忍受。
周老爷子见他买了这么多,也不好劝阻,连连叹气:“你这后生,真是不知省银。”
“精米精面的,这么贵,你也能下手买。这要是换成粗粮,可能吃不少天,精米精面一会儿就吃没了。”
周老爷子又叹了口气:“不经吃。”
苏璞一知道周老爷子也是为他着想,闻言只是笑笑:“没事,就买些,我还有些银子。”
两人买好了米,就和粮行小二说好放在城门口的驿站那。
这之后,周老爷子还准备去看看菜,再买些肉开开荤,苏璞一却想去书肆里看看有没有什么适合他做的营生。
这是两个相反的方向,于是两人就此分开,相约驿站再见。
不知道书肆位置的苏璞一找了个人问了问路,便朝书肆方向走过去。
不管怎么说,原主之前好歹也是个书生秀才,苏璞一在心中合计,去书肆看看,能否找到工作。
大褚的书肆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同样也是出书印书之处。
书商设肆刻书,以此盈利,苏璞一准备去的这一家宋家书肆就是这样的情况,同时兼事编纂刻印,既刻书,又卖书。
走近书肆,苏璞一还没踏入门槛,便听到里面似乎传来一些争执之声。犹豫片刻,苏璞一还是走了进去。
还没进去,苏璞一就被一个人急冲冲地撞了下。
苏璞一眉头一皱,没说什么。这个人反而比他更加生气,一张还算周正的脸上写满了刻薄,怒斥他道:“干什么呢?挡道啊!”
还没等苏璞一再说什么,这人就急匆匆地又向另一方向走,几步便走远了。
既已走远,也不好再追过去,苏璞一皱眉头在心里道了一句晦气。
走进大厅,里面正站着两个书童小二,看上去仍有些怒色,还隐隐有些愁色。
此时已经没有了争吵声,苏璞一意识到可能正是刚才走出去那人在里面发生了什么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