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小说网 > 历史 > 《大清真相全文最新+番外》在线阅读 > 正文 13
苛!
清廷画地为牢确定所谓的“边界”后,即严令界外民众,三天之内全部迁往内地。看看,多不顾人死活呀,就是现在交通发达,运载工具齐备,也不能说这么短时间就能让如此庞大且分居于辽阔土地上的民众,事先没有任何征兆准备的情况下,立马就都走人呀?除非单身汉,了无牵挂,结局之凄苦悲惨可想而知。
时人记载如下“朝命甫下,奉者过于严峻,勒期仅三日,远者未及知,近者知而未信。逾二日,逐骑即至,一时跄踉,富人尽弃其赀,贫人夫荷釜,妻襁儿,携斗米,挟束稿,望门依栖。起江浙,抵闽粤,数千里沃壤捐作蓬蒿,土著尽流移。”
毒!
生于此长于此的民众,怎能没有念乡之情?舍不得走的大多数呀,怎么办?清廷什么干不出来,派军在后驱赶,并纵骑驰射,焚其房屋,断其后路,如再不走,三个字,杀无赦,走后还想再返回的,只要一越界,还是三个字,杀无赦!
沿海民众,死伤累累,迁时便倒了一半,一路上艰难险阻不用说,官府也不给予任何照顾,累病饿死者不绝于途,能到达目的地的还能有多少?到达者又怎么生存?几番折磨,生还者十不存八九,仅广东死者就达数十万!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沿海一带,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的破坏,民众所受的灾难,与之相比都相形见绌也,只有一个丝毫不把被征服的民众放在眼里的统治者,才会作出这等惨绝人寰的恶行来。
且看时人记载:“稍后,军骑驰射,火箭焚其庐室,民皇皇鸟兽散,火累月不熄。而水军之战舰数千艘亦同时焚,曰:‘无资寇用’” ;“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石之粮,饿殍已在目前……火焚二个月,惨不可言。兴(化)、泉(州)、漳(州)三府尤甚”;“ 先画一界,而以绳直之。其间有一宅而半弃者,有一室而中断者。浚以深沟,别为内外。稍逾跬步,死即随之”,“着附海居民搬入离城二十里内居住,二十里外筑土墙为界,寸板不许下海,界外不许闲行,出界以违旨立杀。武兵不时巡界。间有越界,一遇巡兵,登时斩首”。
沿海迁界罪难赦(中)
绝!
清廷不仅烧房杀人,就连树木青草也不放过!为的是怕郑成功们利用,真是无所不用其极,由不得不令人仰天叹啊叹!竖起大拇指,实在高啊高!试问古今中外,还有哪一个政权能比它“更炫更酷”?有据为证:“当播迁之后,大起民夫,以将官统之出界,毁屋撤墙,民有压死者。至是一望荒芜矣。又下砍树之令,致多年轮囷豫章、数千株成林果树、无数合抱松柏荡然以尽。……三月间,令巡界兵割青,使寸草不留于地上。”
更甚者,还有河流呢!人家郑成功们可是水中蛟龙呀,不断其根本咋行?于是对入海之河一律发兵把断,河中钉立木桩,严防舟船 越,如福建省,“其入海之水曰潘渡河、曰铜镜河、曰廉村河、曰洋尾河、曰大梅河、曰赤头河、曰云霄河、日开溪河,皆断而守之”。苏北兴化白驹场原有水利工程闸口四座,虽“离海甚远,并非沿边地方”,清廷照样下令堵塞,“以致水无所出,淹没田亩”。 唉,只可惜人还是不能胜天呀,要不是技术不过关,把大海也给守上,岂不更妙?又创拓海新奇迹呢!
隔!
对驱赶的民众,光烧杀还不够呀,总有“胆大妄为”者,还是想回家呀,咋办?也搞柏林墙呗。对划定的那条地界,清廷起初以插旗、木栅、篱笆为界,后越来越严格,开始挖个大深沟,或筑个土墙什么的,再后来觉得还是不行,照旧豆腐渣工程,干脆一步到位,征发民夫,大兴土木,建造宏伟界墙了,且沿界建寨设墩,驻军把守。
怪不得,康熙不修长城呢,原来劲都往这使了,钱都向这砸了,所有聪明才智也都奉献给沿海迁界了。是啊,北方长城再修也是抄冷饭,功劳你能大得了秦始皇?就是被骂,也是人家独占鳌头呀,咱不如另搞一个,好歹也是开创者、奠基人呢。
想想真是悲痛并冷笑着,痛的是受难的民众们,笑得是那些无原则的捧康者们,康熙不修长城的三言两语:“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士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竟被他们奉若神明,证明出圣主的伟大,大清的伟大来,无需做什么辩驳了,沿海迁界便是给他们的一记最响亮的耳光!
关于沿海迁界,时人记载实在太多了,不胜枚举,就以时人卢若腾的《虏迁沿海居民诗》,作以上诸多引用的结尾吧。
“天寒日又西,男妇相扶携。去去将安适?掩面道旁啼。胡骑严驱遣,克日不容稽。务使濒海土,鞠为茂草萋。富者忽焉贫,贫者谁提撕?欲渔无深渊,欲畊无广畦。内地忧人满,妇姑应勃谿。聚众易生乱,矧为饥所挤。闻将凿长堑,置戍列鼓鼙。防海如防边,劳苦及旄倪。既丧乐生心,溃决谁能堤。”
好了,康熙与他的清廷二十余年努力奋斗,功夫岂能白费?史上最伟大的防“逆”也是防民工程(又是一最),以最快速度雄伟而起了,华夏万里海岸线上,有了一条宽度约为三十里的无人区,有的地方还是无生物区。
结果,拥有世界上海岸线最长国家之一的中国,竟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标标准准的内陆国家,这又是一个世界之最了,不,世界唯一了,而它所带来的破坏更是毁灭性的,被迁民众的苦难已经说了,但又何止于此?清廷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多方面阻碍制约了自己的发展,而中华民族的前进脚步也因此放缓放慢甚至走错方向了。
沿海迁界罪难赦(下)
中国沿海特别是东南沿海,经过历朝历代的开发,唐宋以后渐成繁盛之地,晚明时更是处在一个新时代东西方海外大贸易的前沿,比起内陆大部分地区,民众生活是走在前面的,经济是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
那里有进行海外贸易的诸多优良港口,不仅是通向世界的桥头堡,还是国家海上财富的聚拢地,暂不讲啥大道理,不说海洋文明什么,搞好了,就是给朝廷带来的银子,也是哗哗地啦。想那郑芝龙,就靠这海,富可敌国呢,国家搞好了,岂不美哉?唉,都是空谈,一下子全都废了。
不错,有明郑这样的对抗势力,把持着海上,但你不想着和他竞争,起码不能自我破坏吧。一样东西搁那搁着,陈旧点没关系,拿出来擦擦还能用,可你要是把它打碎了,再想沾起来就难了,而且以后也不经碰呀。
何况,迁界浩费繁巨,仅修建新的“长城”,想想看那么大的工程,要花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呀,加上因此国家所受的惊人损失(下面会讲),两相一合,能造多少船,能发展多少水师呀!
如果康熙思路对头,清廷策略正确,不要说有一个雄阔帝国做后盾了,就凭这也能建设一支足与郑家舰队一争雄长的强大海军了,还要等到二十年后大势所趋之际,才灭了明郑,拿下台湾?看看,把咱们施琅辛苦的,受了多少挫折呀,繁华京城里十三年冷板凳可不好坐呢。
港口说了,咱们再来谈谈这迁界之地,良田沃土,城乡交错,还有可资富国的渔业和盐业,没有毁在反抗者手里,却因清廷的迁海令下,官兵们的尽情纵掠,一夜之间化成了废墟。时人载:“以予所睹,界外所弃,若县若卫所,城郭故址,断垣遗础,髑髅枯骨,隐现草间。粤俗乡村曰墟,惟存瓦砾;盐场曰漏,化为沮洳。水绝桥梁,深厉浅揭,行者病之。其山皆丛莽黑菁,豺虎伏焉。田多膏腴,沟塍久废,一望汗莱,良可惜也”。
仅广东、福建两省,荒芜之地就达5759600余亩,而沿海各地渔盐业,也几乎完全停顿!迁界迁界,不仅老百姓受苦受难,朝廷也损失了一大笔赋税,再以闽粤为例,一年仅田赋这一块就是50余万两呢,如果把整个沿海迁界之地,所有赋税如商业呀渔业呀盐业呀等等都算进去,数字该是何等惊人!
国家正值多事之秋,财政本就入不敷出,又加这等损失,怎么办?有啊,再从老百姓手里拿呗。昔日大明被批得一塌糊涂的剿饷也恢复了,更厉害的手腕是摊派,界外损失界内民众帮着给补上吗,尤其苏松富饶之地,更跑不了喽。
当然更严重的还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强硬实施,海外贸易的大停顿。明中后期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海外大贸易,崇祯时已是热闹非凡,一派繁华景象了。不能去假设什么,如果继续下去会怎么怎么样,但是有一点,它不是坏事吧,于国于民都有利也。
但清廷不这样想,禁海特别是搞沿海迁界后,海外贸易私人的弄不成了,官方的市舶贸易也一度完全停顿,从康熙元年始,整整二十年!如果说,这还有理由可讲,为了对付海上抗清武装吗,那明郑投降了,台湾也收复了,总该开禁了吧?不可理喻的是,迁海倒是不搞了,可禁海仍在继续,直到一个半世纪后,被人家用枪炮打开了大门,其间只是偶尔放宽一点出海的限制罢了。
这等极其愚蠢地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闭关锁国政策,才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直接原因。不要动不动就扯到明朝身上,人家亡时留下的可是一个海上大贸易的宏伟事业,只是到你接手时,才丢掉不要了,怪谁呢?明郑亡前还能讲得过去,之后就令人匪夷所思了,而这正是从康熙时最终敲定下来,并成为清廷日后坚定不移贯彻执行的一项基本国策。
由此及彼,反过来再看明郑的立国于海洋,那是多么令人憧憬向往的大事业呀,它的灭亡,不仅终结了明中后期以来海上新势力及海外大贸易时代,更是宣告了史上中国走向海洋、迈向世界的最后一次希望的破灭,从此以后,华夏终被西方凌辱,注定而不可改变得了,唯一不确定的具体在何时?
其实康熙灭了明郑,一切都还来得及,他本可以带着大清实现一个质的跨跃,但他没有这样做,他放弃了看起来很正常也不是难以理解的海上大事业,结果他的时代,大清还可以凭着庞大的身躯及西方对它的不了解,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强权抗衡抗衡,但他所定大政方针的错误,导致了中西差距的日益拉大,以至大到不可挽回而人家又已看穿你时,大清的命运还需要再多说吗?
因此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直接源头,应该是千年一帝康熙也,人们吹捧的无以复加的盛世中,其实已经撒下了落后乃至败亡的种子。不信?下面要说的另一个大事件,可以让咱们看得更清晰些。
4、“盛世”败象初体现
康熙平三藩收台湾后,大清根基历经无数血的代价,终于彻底打牢夯实,坚如磐石也。大陆一片祥和了,被征服者们不认命还能怎么办?台湾虽有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发动的一些起义,如影响较大的朱一贵之变等,实力上不足道哉,迅速便被平息,无观大局啦。
现在起,帝国才算真正告别了乱世,走向了治世,康熙终于可以安安稳稳坐他的江山了,谁还够格与他争个雄长呢?
国内的发展?更没关系啦!象大清这样庞大帝国,入关一统不久,又处百废待兴之即,只要是安定团结的,脚踏实地的,总会有一个阶段,各项事业是雄纠纠、气昂昂阔步向前迈进的,小则能成帝国的盛世,大则整个华夏历史中的盛世,大体如此,一般趋势也。
恰逢其时的帝王,第一当家人,不是才华横 也没关系,你就老老实实地,不搞什么“歪门邪道”,哪怕无为而治,国家还不照样发展?除非你就是隋炀帝,那谁也没办法。康熙就正好处于这样一个阶段,这是他的幸,当然如果不是自己小年轻时,不懂事,过于心急冒进,他本可以早个一二十年踏上这个转折点。
算了,不多说了,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还是让咱们多看看将来吧,他自己当时不知道,后人们清楚呀,康大帝尚存40年大展拳脚的时间呢?历史上这么多帝王,除了他孙子乾隆,没人能比得了他,浪费了20年,还有这等悠悠好时光的。
而咱们的康大帝,虽没啥非凡的本领,中等之资还是有的,做个守成之君,绰绰有余也,可问题是,他把历史给予他的机遇都抓住了吗?他能把大清带到本可以达到的高度吗?这就要看本事的大小了,不是正常发展那么简单喽,本事不一样,结果自然不一样呀。
严格说起来,此时国内的事儿还好办些,外来的突然撞击,特别是面临新问题新考验时,那就看你到底是“雄”还是“熊”了。这不,说曹操,曹操就到,两件大事儿跟着就来了,对康熙,对大清,对华夏,皆影响深远也,看咱大帝如何应对吧。
一件噶尔丹东侵。雄居天山南北的准噶尔帝国,虽属大中华的范围,当时可是与大清并行的呀,其一代雄主噶尔丹一心想在长城外的蒙古大草原上,与康熙争个高下,雄心很大,实力不足,失败是必然的,这方面以后会详叙,简单说还属于传统范畴,历朝历代周而复始上演的中原大王朝(清现在是了)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侵扰与反侵扰,打不打得赢,还是汉唐那些事儿。
另一件就完全不同了,相比之,属于如何应对世界领先者西方的大课题也,更应重视,更需了解,更要探讨啊,它就是沙俄入侵黑龙江。
其时沙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国家,什么制度啦、民主啦、文化啦等等,与西欧差距甚远,当时欧洲的“野蛮人”也,但作为一个东欧国家,地理上的靠近利于接触学习西欧,尤其火器方面,沙俄的配备并不逊色呀。至于这次的来犯,也是很小儿科了,最多也就千把人吧,比起郑荷交战时的荷兰人,兵也不强马亦不壮,却祸害中国黑龙江流城近半个世纪,而影响则更为深远矣。
大清对俄人的反击,是其历史上第一次与西方人的战斗,荷兰人那次不算,清荷是盟友吗;同时,也是明清之际华夏与西方人的第一次陆上战斗,更是鸦片战争前最后一次与西方人的战斗。
当一个国家关起了大门,不与外界交流的时候,血与火的较量虽然残酷,恐怕还是唯一看清对手优劣的平台吧,严控下的海陆贸易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所以这一次,也是大清最后一次可以带着尊严去进行的中西交锋,康熙与他的清廷从中能看到什么?感受如何?将会直接关系到近一个半世纪后,那场决定大清不华夏命运的一战,因为其间这样的机会再也没有啦。
康熙,根据史书的记载及当世的吹捧,可是一个酷爱科学钻研科学(其实无所不通)的帝王啊,据说,对科技知识的掌握并运用,华人世界要是摆个擂台,恐怕叹无对手呢,难得难得!欣慰欣慰!十七世纪的中国正是一个需要大变革的时代,而不是仅仅明清这样的交替,能有这样一位科学领头人带着向前迈进个几十年,还不一片大好?美哉美哉!
就说这次黑龙江边的清俄交锋,想必以千年一帝之才之识,还有一个雄壮帝国作坚强后盾,又在自己的老家那片乡情浓浓、知根知底的热土上,搞定一小撮俄罗斯强盗,扬我中华龙威,还不是小菜一碟?
再从科技尤其火器上认识到咱与人家的差距,招集一个专门班子,开个会研究研究,给点缴获的样品,宏观上再提几点具体要求,立马搞个武器发展再创新辉煌的大活动,也不是非份之求吧?
就是亡国之君朱由检,不也支持过徐光启、孙元化等研制新式火器吗?咱们的康大帝,科学巨子呢,思想该有多先进,多能跟上时代潮流呀,能不想到这一点?且手下又是人材济济,南怀仁等传教士们不说,还有土生土长的一代火器大家戴梓呢,世界上也是顶尖级了。
章节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