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火!

智能小说网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智能小说网 > 历史 > 《穿到古代当名士大结局+番外》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70章

第270章

五色龙章 9331字 2023-03-17

  宋时亲手做的那本书排版复杂,还夹着图画, 雕版出来的慢, 但只有文字的盗版出得飞快, 在教官、学生间传抄了一阵后,便女校的老师把抄版带回了周王府。

  桓王妃早惦着兄长在边关的情形, 奈何他给自己的家书只有薄薄一纸,给宋时的倒多,却又他密密藏着, 竟是等到如今才看见盗版。

  盗版还是教官和学生们在雕版时抄来的, 不能立刻送来全本, 只能等人一篇篇地传抄过来。可她兄长文中写得草原风光壮阔恢宏,草原动物鲜活欲生, 草原部族的生活也颇有异域野趣, 其间穿插着与他文风相近又略有异同的点评, 两下对比着看更添趣味, 叫人忍不住就想看到后文。

  她看着手头薄薄的稿子,轻叹一声, 吩咐内侍:“晚上请殿下来我殿中用膳, 转告殿下, 我这里得了一份兄长在边关写的手稿, 还有宋三哥做的注释。”

  晚间周王早早回到后殿, 便看到王妃正捧着装订好的一本册子翻阅。他扫到翻开的页面上写有“丰州”二字,正是女真旧城,便知道这本册子的来历, 含笑说道:“我早想为你要来这书稿,刻版的教官已许诺了印出书来先送给我一套,不料元娘你倒先我一步了。”

  元娘笑道:“能得王爷惦念,元娘已是不胜欣喜。咱们且先看这些,或许我这边的手抄稿还未凑齐,王爷便已为我寻得全本了。”

  周王想着司马长史和他说过的印刷进度,有些遗憾地答道:“那本书是用石版印法,比刻蜡版还快,听说一天便能刻出数十页。唯其中还夹着舅兄画一些地形地势、当地人物、禽鸟走兽图,刻印图版还要花些工夫,总得再花个十几天。”

  宋亲家手抄的原稿,他定肯不舍得给人,他们还得等那雕好的版印制出来,集结成册,只怕还要再拖上些日子。

  不过这些手抄文稿已经相当吸引人了。

  老师和王妃看的是文体、词藻和内蕴的深情。周王却是久看的却不只是这些,而是桓凌一路北行时记下的路线,途中经过的城池、海子、沙地、冈丘等行军时可用的标志。

  而宋时在其中穿插的注释也一样有用:既有城池历史,又有当地气候、地势形成的自然之理,还依当地地势、人口、物产等,在文中便预先安排起了如何安置百姓、经营地方。

  这一套文章与注释上究天道,下恤黎民,更可作军中取道征伐用,绝不只是普通文人之作。

  周王在汉中受了多年军政磨练,早不再是刚出京时那个只懂得文章风雅的少年皇子。看罢这些文章,他心中就已想到了它的用处——桓舅兄已探得了入草原之路,记得如此清楚细致,以后大军便可依此出入,甚至带着水泥之类,修一条进草原的通途。

  草原地广人多,还需人驻守,以防鞑靼散部重新占据土地。为此,以后或许还可请命将内地百姓迁至边外屯垦,屯田的军人、百姓也可借鉴这些文章中写到的各地物产与取用之法,尽快在草原上安身立命。

  等这部书印出来,就送回京里给父皇看看,也给恕儿寄一套,或许他们寻敌索战时也能用上。

  齐王自去年出边,经历了两次大胜,解了无数虏囚回朝,至今还没再入边。这些文章中写的地方和部族虽与他这位二弟不重合,但文中偶尔提到各部族的谱系关系,北征大军可利用这些部族间的矛盾或亲缘,或征伐或招抚……

  他抚着书页,对桓元娘柔声道歉:“今晚不能陪你歇息了,我有些事要问宋兄。”

  桓王妃体贴地说:“王爷必有公事要同宋三哥商议,只管去便了。我与阿王和侍女们看看文章便可消磨时光。”

  周王匆匆与她道别,拿着手中那篇文稿径自找上宋时,与他商议送书进京之事。

  也不光是正在印的这套,他觉得依桓凌写这套文稿的精神,只怕走到哪里就要写到哪里,终归要写出一部《草原志》来。

  他打算请宋时动手,将桓凌以后寄来的稿子也都如这般整理编订成书,做一套供后世人借鉴的名物志、地理志。

  他将书稿搁回宋时手中,起身拱手:“并非我不知道宋舅兄劳碌,但你与桓舅兄心意相通,见一知十,唯你能从他的文章中推知天地物象原由,并能教军民百姓运用之道。”

  凡桓凌写到的东西,他都能注明其缘由、背后所蕴藏的天道,于人的用处、危险与规避之法,以后国人往大边外去都可用到。

  换一个人或许也博学多闻,知道草原上的蘑菇为何长成个菇圈,如何用黄油煎蘑菇,但却少有知道龙卷风天象背后蕴含的大气变化之理,更难知道如何躲避——

  这又是他在福建代理过数年民政,见多识广的好处了。

  周王以皇子之尊,连襟之亲,亲自行礼请托,宋时如何能推辞?他扶住周王的胳膊,稍一用力就把他的小身板儿托了起来,温声道:“怎敢当殿下大礼?这本就是我份内的事,能得殿下支持,将桓佥宪在草原上辛苦写就的文章呈进御前,是我们二人的荣幸。”

  他本来就想随便把小师兄的稿子集一集,做本蒙古游记,能搭上宫廷线,被收藏进中秘库,这书以后可就厉害了!

  哪怕原书传不到几百年后,起码也得在类《永乐大典》《四库全书》这样的天下图书集合里留个名字。

  他们俩作者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他激动起来,把周王摆稳当了,自己反过来施了一礼:“该是我谢殿下的爱重才是。我那本书便托付殿下送至御前了。至于殿下有意教普通百姓也能知道边外草原之事,那倒更容易——桓师兄也会写那等如白诗般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文章。回头我整理一下他寄来的稿子,在报上刊出些讲草原趣事的小品便是。”

  桓凌岂止是会写通俗文章,他寄来的这一箱都是白话文,可以直接上报。

  其实本朝百姓说话已经都是白话,和现代汉语差不了多少,公文里也有“朝廷催科太急,不得安生”这样浅近的文字。就是把桓凌那些稿子直接刊到报纸上,只要说一声是为了百姓易懂特地改的,估计也没人能看出真相。

  他们小师兄写的那么好的小论文,如果都只刊到晋江网上,不能让世人看见,那也未免太暴殄天物了。

  宋皇亲大包大揽地说:“改这稿极容易,殿下不必担心,我先改几篇百姓喜闻乐见的,譬如做吃食之类的文章,叫百姓们知道草原上的牧民也和咱们郑人一般是要吃喝的,不是什么天生就会杀人的妖怪。”

  他的文章顶着桓凌的名字印制成书,桓凌的文章却要顶着他的名字进资料库、上报纸,这际遇也是相当奇妙了。

  两位联襟都是说干就干的人,不过几天之后,汉中经济报上就出了《走进草原》专栏,供稿人一栏赫然印着当今声名最著,无论才学还是私生活都受尽天下人关注的宋三元。

  只这宋时两个字登在报上,汉中经济报的销量就猛增了数倍。各地书商也都看出商机,不光大肆采购汉中经济报,自办的报纸上也都开辟了一个宋三元专栏,专门转载他的文章。

  而在这一片狂热的追捧中,他亲自翻译、排版、设计包装的《北行录》也被周王派人送上京,递到了天子案头。

  这套书只是依北行的顺序编写,内容详实,涉及军政两项,不像他发在报上的那些只介绍草原风情、草原美食的散文。

  天子毕竟不是百姓,能令圣上喜欢的自非当地新鲜动人的习俗,而是能用于军民两政的内容。

  虏寇距他们九边各镇极近,近得随时都能袭掠边关各府州;但又离他们极远,远得这百十年间大郑朝廷都不知虏廷内部世系代序,大汗姓名、战绩,有什么名将能臣云云。

  直到这回顺义王归降,朝廷对鞑靼大汗等的了解才更深入一些。而桓凌的《北行录》中记下了些顺义王也不曾提过的部族来历、族谱、族中擅战之士,还有许多过去的战事和他们与郑人交战中得到的经验总结,习惯用的战法……

  从前他们只知己不知彼,以后出战,终于可以知己知彼了。

  天子微微一笑,想起远在关外的次子,回眸问御前太监:“周王送来的人可曾说过这书给了齐王没有?”

  有。周王殿下爱护弟弟,书中有这些关系草原上战事成败的东西,又岂能不送一套给正在边外抗敌的齐王?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