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质问60
看到老伙计就这么躺在病床上,周远清一下没忍住,眼睛瞬间就红了,侧过身缓了好半天才把情绪给压下来。
待平静下来后,他又俯下身去,冲病床上的钟鸿川摆了下手,用口型勉强跟对方讲了几句话,这才拄着手杖缓缓离开。
陈放被老教授骂了一顿,不敢再往跟前凑却又实在不放心,便一个电话打到顾翌安那里。
顾翌安会议结束便立刻赶去东院。
他从病房到病区办公室,来回找了一圈,最后在医院小花园里发现周远清。
正值黄昏日落,周远清端坐在一张长木椅上,两只手搭着手杖,正对着夕阳愣神。
他穿着单薄的中式唐装,脊背微往前躬着,身上像是笼着一层层淡淡的金色余晖,入眼的温度明明是暖色,背影却显得如此单薄且落寞。
十年不见,此刻的周远清老态尽显,已经完全无法和顾翌安记忆里的周远清融合到一起。
顾翌安嘴唇翕动,眼底有一瞬的湿意,靠近的步伐也变得沉重起来。
他走到周远清身前,弯下腰,很轻地叫了一声:“老师。”
顾翌安是背着太阳光站的,以至于周远清抬起眼,看着他的脸像是反应了足足好几秒,才把他给认出来。
“是翌安啊,”周远清慈祥地笑笑,拍了拍自己身旁的位置,“来,坐老师旁边,陪我看会儿这难得的夕阳美景。”
顾翌安点头说“好”,随后安静地在他旁边坐下。
盛夏的晚霞总是很漂亮的。
日薄西山,太阳慢慢往下降,释放出大片的火红色灼烧周围的云层,而又消散在朦胧的夜色中。
不多时,一场黄昏谢幕。
渐渐地,远处的高楼逐渐亮起霓虹,周远清突然笑了一声,笑声很轻,笑意未及眼底就消失了,好像那并不是笑,只不过是一声轻叹。
然后,他说:“你看,这太阳啊,总是会下山的。”
顾翌安心里一酸:“老师...”
周远清冲他摆了下手,拄着手杖要起身,顾翌安连忙伸手去扶。
周远清站定后跟他说:“陪我去喝杯茶吧。”
顾翌安依旧扶着他,应了声:“好。”
无论东院还是西院,周远清的办公室一直都是在的。
不仅如此,后勤还交待清洁阿姨每天去打扫,所以推门进去,里面一尘不染,干净整洁,甚至还能闻到一丝安神檀香木的味道。
周远清从柜子里取出整套茶具,还有存放普洱的茶盅。
顾翌安主动坐到沙发正中泡茶的位置,周远清看着他笑笑,倒也没拦着。
热水烧开后,他轻抬下巴,指了指顾翌安左手:“用那只手试试?”
顾翌安右手伸到一半收回来,随后轻笑着点头,换上自己的左手。
从净壶,洗茶,过滤,再到最后的正式冲泡,周远清视线一直落在他手上,人却有些恍惚。
他想起第一次在老师家里见到顾翌安的时候,顾翌安还不过是个小孩儿,六七岁的样子,礼貌又安静。
只是简单几句闲聊,周远清就发现顾翌安身上带着超乎同龄人的沉稳。
那时候周远清就笑着对顾景芝说:“老师,我看您家这孩子,可天生就是拿手术刀的好苗子。”
顾景芝当时已经到了风烛残年,对自己的小孙子自然是很了解的。
他未置可否地笑着,冲周远清说:“那我以后就把他交给你,让他认你当老师。”
当时的顾翌安并没有意识到,那一天,顾景芝看似玩笑般的一句话,其实是师徒二人心照不宣的默契,也是对他后来学医之路的一场托付。
做医生,太感性了不行,过于理性了也不行。
而顾翌安恰好介于两者之间,甚至带着一种超乎常人的冷静和超然。
这也是为什么,大学时候周远清就经常跟别人说,顾翌安这双手,天生就是为手术台而生的。
思及此,周远清心里一阵怅然。
直到栗色普洱填满小小的白瓷杯,顾翌安向他奉上第一杯茶,周远清才缓缓回神。
周远清端着茶杯却没喝,另只手抓过顾翌安的右手,撩起衣袖看了眼那骇人的伤口,而后轻拍着他的胳膊,叹声道:“不容易吧,孩子。”
顾翌安微怔片刻,很轻地摇头,只回了三个字“都还好”。
说是这么说,可哪会有这么容易的事啊!
且不说右手永久性损伤需要经历多少次复健才能恢复到如今的程度,单说训练左手的灵活度,硬生生把自己练成左利手,还得远比正常人要更稳更灵活。
这不仅需要极强的耐力跟恒心,需要日以继日地不断练习,甚至还得经历无数次内心的挣扎和彷徨。
单就这一点,世间又有几人,能做到这般程度。
“出这么大的事也不跟我说一声,怎么?走远了,眼里就没我这个老师了?要不是你父亲告诉我,我到现在都还被你蒙在鼓里。”他看着顾翌安,语气带着些许的愠怒,可眼里又透着无尽的心疼。
顾翌安握住他的手,语气轻缓而诚恳:“老师哪儿的话,说了还得让您惦记,更何况都已经过去了。”
“你这孩子...”周远清重重地叹气,心疼归心疼,骄傲也是真的骄傲。
除去叹惋,他看向顾翌安的眼里,更多的依然是赞许。
顾景芝的嫡亲孙,他的亲学生,从来就不曾让他们失望。
周远清笑着,喝下手里那杯茶后,缓声又道:“不过,这倒未必是件坏事,有一段实验室的经历,长远来讲,对你始终还是有好处的。”
“嗯,跟着徐老的确能学到很多。”顾翌安又重新给他续上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