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火!

智能小说网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智能小说网 > 都市 > 《以农为本(农)最新完结+番外》在线阅读 > 正文 第76章

第76章

肉肉喵 13113字 2023-02-24

  在姜秾与沈甜所在时空的历史中,陈仓、雍城、宝鸡和凤翔等地名之间, 虽叫法不同, 约莫也是指的同一地域范围, 不过随着朝代的更迭, 具体指代地域上有细节上的不同。

  而在这个历史上的大昭这里, 陈仓县与她们认知中指代的地域,有重合也有不同。

  凤翔县是凤翔府的府治所在, 陈仓县则是凤翔府辖下一县。

  陈仓此地,依旧是‘川陕咽喉’,大散关就在陈仓县内。

  ‘陈仓道-褒城-金牛道’这条道路,是关中和川蜀之地的交通要道, 虽然‘褒斜道-汉中-米仓道’、‘子午栈道-西乡-荔枝道’也能出入川蜀与关中之间, 然则都不及前者直通川地成都府的常走。

  毕竟,后两条道已在蜀地地区了, 蜀地也多山脉,行军穿行会有所受限。

  夏简戟率‘炎军’两万, 陈兵陈仓县的大散关上, 就相当于扼制住了关中和川蜀之间的要冲!

  便是文史学得一般的姜秾, 通过看《三国演义》,也知晓些有关大散关或陈仓的真真假假的典故。

  比如,曹魏以千人之军固守陈仓, 使得诸葛丞相万人大军久攻二十余日不下,最终‘守无可据’不得不退军。

  还有,虽无因果联系, 但诸葛丞相六出祁山伐魏,除了穿越秦岭的路难走,以及腰斩陇西的战略考虑等原因外,未尝没有陈仓大散关难攻的原因。

  葛家那一屋子的书,夏简戟也挑着看了不少,比如兵书和地理志等实用的书,他都看了。

  早在出了太白县,打下郿县,而大昭朝廷却毫无动静时,夏简戟就将大昭朝廷的意图揣摩了个一清二楚:

  入川府军归来时,顺道剿灭‘炎军’。

  于是,夏简戟索性留下一万‘炎军’由葛圭章率领,镇守并治理郿县,护卫南边后方的太白县。

  他与葛圭章两人既为‘暗中’情敌,又是抱负相合的挚友,对葛圭章能守住并治理好郿县这事,夏简戟信心十足。

  因为他深知,葛圭章哪怕以身死守,也不会让进攻的敌军攻破郿县,进而南下太白县。因为在后方,有着他们都在意的人。

  所以夏简戟非常果断的,就将郿县交予了葛圭章。除了信任他会尽心镇守外,他还觉得葛圭章有那守住并治理的能力,毕竟他们也当了这些年的‘师兄弟’了,互相也了解,葛圭章虽然与他同龄、同样年轻,但能力是有的。

  然后,夏简戟就率领剩下一万多‘炎军’,直接向西打下了陈仓县!

  反正是要和入川府军对上的,索性打下陈仓县、占据大散关要冲!

  “......我们两万‘炎军’,据守在大散关,若是大昭朝廷未有传信入川,那无知无觉的入川府军自然就会走大散关。若是大昭朝廷传信入川,言明了起义‘炎军’据守陈仓的事情,那么入川府军依然会走大散关!

  毕竟大昭入川征抓壮丁的正规府军就有约两万之数,这就与‘草台班子’拉起的两万‘炎军’对等了。何况,还有从川地征抓来的十万至十五万之数的壮丁,十多万大军对上两万‘炎军’,听起来胜算很大。

  而且,至今大昭朝廷都未对卧榻之侧的‘炎军’派兵镇压剿灭,也正说明了他们的打算:让入川府军和川地壮丁,顺道剿灭我们‘炎军’。”

  两万‘炎军’和入川府军所率的十万大军,在陈仓大散关对上,正合他意!

  既然已经知晓大昭朝廷的意图,夏简戟自然要提前做些打算的......

  ……

  霜降这日,大昭入川征抓壮丁的两万府军,带着约有十二万之数的

  川地和汉中壮丁,抵达了大散关外。

  不过,在此之前,夏简戟的布置已经生效。

  ……

  早在刚打下郿县不多久时,就有王五七带着一千做回了壮丁本职的‘炎军’,与策反的大昭朝廷一千户将军一起,悄然折回太白县。

  穿过太白县后,从靖口关穿越秦岭南下,以大昭朝廷的名义,顺便在褒斜道上的留坝县征抓了壮丁。

  然后继续穿越秦岭南下、到达汉中,赶在北归的入川府军之前,继续打着大昭朝廷的旗帜,顺便把汉中的壮丁也征抓了。

  接着,带着从留坝县和汉中府征抓的两万余壮丁,西进到达陈仓道和金牛道的中间站——褒中,等着北归的入川府军……

  北归的入川府军,到达褒中后,就见到了率领一千府军并两万壮丁,等在此地的大昭朝廷千户将军——姚青云,及其率领的一千府军。

  对出现在褒中的姚青云,总负责川蜀征抓壮丁事宜的从二品武官袁风袁同知,心中疑惑:“姚千户,你为何在这里?”

  姚青云总负责凤翔府南边三县——太白、郿县和凤县的征抓壮丁事宜,后来太白县‘炎军’起义,很快就占下太白县和郿县。

  在朝廷向川地传讯时,姚青云及其所率府军尚且不知所踪,怎知竟然在这时出现在褒中!

  袁风与姚青云并不是很熟,有过一面之缘而已,算是听闻过对方的同僚关系。

  姚青云一个正五品千户,能被袁风一个从二品同知所听闻,这也间接说明了,姚青云在武官中间也算是个名人了。

  姚青云为大昭武官所听闻的是,他率领手下三千兵士,以神出鬼没的奇诡之策,打退了试探西进的一万邺城叛军!

  至于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将才,为何沦落到来负责凤翔府南边三县的征抓壮丁事宜?

  朝廷上的事情,袁风也是玩不转的,否则他自个儿也不会来负责川地征抓壮丁的事宜了,而是应该率军陈列前线,与邺城叛军对战。

  姚青云苦涩一笑:“唉,我一个外地来的光杆千户,过来带着凤翔府拨出的两千府军,负责凤翔南边三县征抓壮丁事宜,真是力不从心啊……

  这不,去太白县的龚向两位总旗,在第一趟时,就将好些百姓家征抓得断子绝孙了,可不就逼反了‘炎军’?

  接着万人‘炎军’冲出太白,其势不可挡,又直接打下了郿县。

  在下无能为力,又无颜回朝,于是就想着戴罪立功,与袁同知您领的入川大军会合,届时再与袁同知一起北归,攻打‘炎军’。

  因此,在下就悄然绕到了‘炎军’身后,从太白县边缘借道穿行而过,穿越秦岭南下。

  途经留坝和汉中时,顺道就征抓了壮丁,也免得袁同知到时再去走一趟。”

  袁风一想,姚青云此人足智多谋,猜测到朝廷打算用北归府军攻打‘炎军’这事并不稀奇,不疑有他,回应道:

  “姚千户想得透彻,朝廷也早已传令,让本将北上时顺道剿灭‘炎军’,姚千户就与本将一起吧,戴罪立功后就能班师回朝了!”

  闻言,姚青云心中嗤笑:戴罪立功后,就能班师回朝?呵,自从他被从与邺城军对峙的前线调回后,就知他此生想在大昭朝廷建功立业,若无意外是很艰难的了。

  何况,如今又有‘炎军’起义占下太白县、郿县和陈仓县三县,就算他戴罪立功,回去朝廷后的下场恐怕也不会有好下场。

  若他真想戴罪立功,他就不会跟着一直走陈仓道北上关中,而是会分出大半兵力,北上时在中途分道,走祁山道进入陇西。而后从‘炎军’后方形成

  包抄之势,将‘炎军’围在陈仓,以十多万大军包围两万‘炎军’,再怎么也是不会输的。

  就算如此一来,陈兵郿县的‘炎军’会退守太白县,并从靖口关南下汉中、再南下进入川蜀之地,也无关紧要了。因为川蜀之地能用的壮丁已经被征抓殆尽,‘炎军’残部只能在川蜀之地休养生息,哪怕有‘神农血脉后人’姜氏此人在,至少也要休养五年以上。

  如此一来,朝廷便可腾出手先打邺城军,再南下攻打宛陵的‘米谷军’,或许能有一线生机。

  其实,每每想到走祁山道包抄‘炎军’这法子时,姚青云都是有一丝意动的。毕竟为将之人,对打败敌军这事,是天然就很喜欢的。

  然而每当此时,他就会想起‘炎军’首领夏简戟——此人实在合他心意,再还有‘神农血脉后人’,以及亩收八百斤的高产麦子,加上壮丁队伍中还有王五七带领的‘炎军’士兵在暗中挟制他,他便打消了这个想法。

  继续忠于大昭朝廷,他也不会有好下场——至少封侯拜将的愿望是无法达成的,可若是跟着夏简戟搏一把……这次一旦搏赢,川蜀之地便在‘炎军’掌握之中,届时有川蜀之地作退路的‘炎军’,未必不能问鼎天下,那他姚青云距封侯拜将的愿望也就更近了。

  他才刚过而立,年轻得很,搏上一把才甘心。

  夏简戟在派出王五七和姚青云时,熟读地理志的他自然是知道大昭府军北归,还能绕远路从祁山道走,届时就能对陈仓‘炎军’形成包抄之势。但他不得不走这一步,除了里应外合从入川府军内部分而化之,他一时也不能找到快速战速决的办法。

  毕竟,虽然大散关易守难攻,但也经不起十多万大军的长期进攻,万一僵持太久,使得大昭朝廷派军从后方来个前后夹击,那样的话‘炎军’就必败无疑。

  虽然姚青云有反水可能,然而有王五七在旁挟制,能降低些可能。他之前又与姚青云有过一场促膝长谈,想来能让姚青云对‘炎军’的前景,更加看好的。

  不过便是姚青云果真反水了,他也能逃出陈仓,想要两万‘炎军’全身而退不容易,但若提前有了准备,跑出来几个人也不会很难。跑出包围后,就与郿县的葛圭章会合,然后退回太白县再南下入川蜀,休养生息几年后,再北上也就是了。

  姚青云有巧计,夏简戟心中也有成算,若姚青云最终决定使计,夏简戟也有应对之策。

  事实上,入川府军北归时,最后全都走的陈仓道,中途未有一人分道,姚青云最终还是站在了‘炎军’阵营。

  在大昭北归入川府军之中,有姚青云在,而下面的壮丁之中,则有王五七率领的‘炎军’壮丁在。

  扮作户籍是留坝县但去过太白县的‘壮丁’王五七,以及其他或自太白县逃出、或有亲戚在太白县的(‘炎军’)壮丁们,北归的一路上都暗里在川地壮丁中间活跃着。

  王五七:“……留坝和太白是临县,我今年才去过太白县,你问我为何去太白县?我给你们小声说啊,可别传出去了,毕竟太白县如今可是叛军‘炎军’的地盘。我去太白县之前,‘炎军’还没有起义呢,至于我为什么去,当然是与我所听说的有关了!

  我以前听一个穿越在秦岭里的采菇人说,太白县有一个‘在世小神农’!先别说不可能这些话,你们想想啊,神农炎帝的姜姓部落兴起于哪里?兴起于清姜河啊,而清姜河又发源于太白县玉皇山北麓、在太白县境内一般称作姜水,那个‘神农的血脉后人’可就住在玉皇山下的姜水畔!

  我起先也是不信的,但是那个采菇人说‘小神农’纯善大方,将亩收八百亩的麦种分给乡亲们播种,致富了一方呢!我想着反正苍天大

  旱,在哪不都是一样的啃树皮、嚼草根、吃野菜?于是我就与同村几个好友一起,去了临县太白县......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