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火!

智能小说网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智能小说网 > 都市 > 《以农为本(农)最新完结+番外》在线阅读 > 正文 第99章103

第99章103

肉肉喵 19968字 2023-02-24

  “吃吃,各位爱卿边吃边聊!”夏简戟在谈话间隙,招呼着群臣。

  姜秾也意思意思,勉强热络道:“夫人们随意,果茶或某样肉蔬缺了少了的,只管吩咐宫女们去取,备下的茶水瓜果和肉蔬都有富余的。”

  “是是,来吃来吃,这火锅吃着确实舒服!”

  “好好,若缺了臣妾必不会客气的!”

  “……”

  ……

  今晚说是君臣一家的家宴,但这种宴会上终究值得注意些,不会有人莫名其妙地咋呼着抢话,尤其是不会抢在位高权重之人的前面说话。

  到现在为止,葛蕤和诸葛评都说话了,但像青云和张武壮等人,以及其他几部尚书好像又没有要说的,那其他有事要说的,倒是能够随意些了,越过他们说话也就没妨碍了。

  陇西和关内是两块很大的地盘,就像川蜀一般,辖下有好几个府(州),这次除夕夜宴,不可能每个府(州)的长官都到长安来。

  就只有两地治所所在的知府知州来了,他们将手上的政务交予副手同知暂理,提前赶到了长安。

  等到以后官员充足了,定下一省布司、都司和按司之后,就是布政使、都指挥使和按察使这些人,像这般入京来述职和参宴了。

  陇西的西宁府知府杨戎,关内的固原州知州郑清源,就是陇西和关内派来长安的代表。

  因为如今炎军所占地盘虽然大,但在设置知州或知府之后,再直接由大炎朝廷直接统辖也可以,于是都、布、按三司尚且虚位以待。

  一方大员虚位以待,杨戎和郑清源这样被选作两地各知府和知州的代表,到了长安,自然是要努力表现的。

  说不定,以后成为陇西和关内一方大员者,就是他们了呢?

  因为是在‘家宴’上,而不是在朝会议事,君臣之礼的森严程度有所削减。先前葛蕤和诸葛评说话时,都没有离席跪下回禀,杨戎便也没有做特立独行的那个。

  杨戎随大流的在宴桌后座位上,躬身作揖算是行了礼后,就端起酒杯敬上首的夏简戟:

  “王上,陇西素来贫瘠荒芜,之前寸草都不生,何论种植粮食?如今幸有上苍与王上的福佑,又托王后培育出的良种旱稻之福,今年春天将旱稻种播下去后,等到秋收时竟普遍有每亩三四百斤稻子的收成!

  田地稍肥的,甚至亩收能达到五百斤,就算是戈壁上的最下等贫田,每亩也能有一百来斤的收成。即使田贫,若多播上个几亩几十亩的,积少成多,百姓们养活各自一家人总归也够了。

  臣曾询问陇西老人,都言:何曾想到有朝一日,能种出足够养家活口的粮食?这全有赖于王上福佑、王后体恤,果真是国之父、国之母啊!

  臣本是陇西人,如今看见陇西百姓能吃上饱饭,臣就想代臣自己和陇西百姓,敬王上与王后一杯!”

  “本王年幼时曾遭遇灾荒,曾深受饥饿之苦,饿过之后就能深切体会到,能吃饱饭的日子是有多好……”被敬酒的夏简戟似深有感触,感叹道。

  “如今听闻杨知府所说,百姓的日子在慢慢变好,本王和王后就觉得:我们的辛苦也值得了。来,杨知府敬的这杯酒,一定要喝!”夏简戟说完一仰脖子,竟是高兴得干了杯中的酒。

  姜秾今晚和宴上女眷和小孩一样,都是喝的甜果茶,于是以茶代酒也跟着喝了,末了直白地夸赞:

  “杨知府的话说得很好听,不过也算是说的实话,可继续保持。”

  “哈哈哈!”夏简戟听了姜秾这话,立即朗笑开来!

  “王后夸奖得很对,杨爱卿说话好听只是其一,难得的是还算诚实。若是弄虚作假谎报田亩产量,不管是说多了还是说少了,可都是会露馅的!望杨爱卿继续保持你说话好听,主要是还说实话的好品格啊!哈哈哈!”

  王后和王上像是一唱一和地在说笑,但没人敢当成是玩笑话去听。

  京城朝堂上最忌惮地方官员说谎,弄虚作假瞒骗朝廷,更甚至盘踞一方。但这样的事情哪朝那代都没有少过,像是田亩产量这方面,就是会常常被瞒报了去的。说多了邀功,或说少了贪污掉,都是常见把戏。

  但如今在王上和王后面前,怕是没人敢了!两人都起于田亩之间,对庄稼粮食的产量都心中有数,更别说王后还精于培育良种和耕种诀窍,想要瞒报田亩产量,很难了。

  “哈哈哈!臣谢王上和王后夸赞,以后臣也定将坚持此种好品格!”杨戎面上跟着笑起来。

  心里却直呼幸好!庆幸他坚持去田间走访了真实的亩产数量,也没有说多或说少,不然就穿帮了!幸好幸好,没有为了政绩漂亮,而把亩产均量和最低亩产量说得多一些。

  姜秾这么说算是无意之举,就是很平常地叮嘱一个下属罢了。但夏简戟后面跟着说的,那类似告诫的话,意图就要多些了。

  显然,像是杨戎和郑清源这样的地方上的知府,都领会到了他的警告之意。

  凤翔府知府葛圭章,倒不必算在此列,虽然夏简戟有些醋葛圭章对姜秾存有爱慕之意,但他也深信这个年少好友的品性,几十年后他或许会为了给家族或子孙谋划,从而生出私心,但目前葛圭章是不会的。

  心念一闪即过,夏简戟就转而问起郑清源来:“郑爱卿呢?可要敬酒?”

  夏简戟询问是否敬酒,也就是在问是否有(喜)事禀报。

  川蜀的成都府和重庆府以及南北之交的汉中府,这三个重镇之府有夏简戟的王令,官员要严密镇守不得擅离,于是就没有到长安来参加这次的除夕夜宴。

  地方上的知府,来了的也就只有杨戎和他郑清源两人。像凤翔府知府葛圭章,以及兼领了京畿长安府知府的诸葛评,与他们还是不同的。这杯酒,郑清源当然是要敬了。

  郑清源同样举杯:“臣今日当敬王上和王后一杯酒,以感谢王上和王后,对关内百姓的饱饭之恩!

  仅臣治下固原州,虽因稻种有限,今年春天只在沿河平原播种了一些旱稻,不过因为田地相比陇西要肥沃一些,亩产相应也就更多,普遍都在每亩四五百斤稻子。

  旱稻抢着秋收后,臣还吩咐及时试种了一些高产麦子。臣来长安途中,看沿途田地里的麦苗约有指长了,若是能够过冬,想来收成也会很可观。

  如此一来若是成了,以后便可在秋天播种小麦,来年春夏时播种旱稻,那么小麦和旱稻接茬种植了!

  或许不能所有田亩都完全衔接上,增产或许不明显,但却能在吃饱之时,有面食和米饭交替着转换口味,既能吃饱又能吃好。百姓们也是欢欣鼓舞,对王上、王后和朝廷感激不已!”

  关内的耕地条件相比这时的江南,那肯定是不能比的!毕竟中原经济重心早在前朝时,就已经南移并一直没有被动摇过,除去北方多战乱因素外,就是因为南方气候和耕地条件更加优越。

  但关内相比陇西,就如同矮子群里拔

  将军,就要好太多了!

  陇西有许多戈壁,黄沙漫天,土地贫瘠,位于内陆降雨又少,农业条件太差了。但关内嘛,毕竟有黄河流经,后世的关内境内还有名的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呢,有黄河水灌溉,有地势平坦的地方,粮食亩产比陇西高才正常。

  关内纬度不低,更多地方依旧是遵循的商周秦汉前后的‘春种秋收’规律,播种的是春小麦——日后还要再加上一样旱稻。

  并非像慢慢演变后、像长安和凤翔及以南地方一样,关内许多地方都不是‘秋种夏收’的冬小麦,所以郑清源才说试种了一些小麦。

  对于郑清源所说旱稻与小麦的接茬复种,姜秾也在研究并尝试实现,郑清源能够试种,也算是给她增加实验数据了。

  因为是在说农事相关,姜秾就起了一些谈兴,“郑知州心系百姓是再好不过,但旱稻和小麦接茬复种这件事,需得谨慎小心。万不可占了百姓的田亩,妨碍到他们收粮吃饭,可先拿一处朝廷公田,试验妥当了,再才可以往百姓间推行。”

  自大旱开始到后面战乱四起之后,那些地主士绅或前朝官员,有的出逃避难,主动弃了田地,又或者像先前凤翔府城薛家一般,被炎军为民除害了,这就有了许多无主田地。

  夏简戟他们商议过后,便将那些田地纳作了朝廷公田,以稍低的租子佃给百姓耕种。朝廷公田和‘借贷法’相互补充,就能得到更多粮食,实现兵多将广的精兵策略。

  打算等到天下平定之后,再将大部分朝廷公田分给百姓,只留下一小部分供各府县支用——也就相当于把田地出产做了‘养廉银’。

  夏简戟同意姜秾的叮嘱,颔首道:“王后说的对!如今大战方歇,郑爱卿切记,安民、抚民是要务,万不可扰民、疲民。”

  郑清源自然是信誓旦旦地保证了,“是,臣定谨记王上和王后的叮嘱,以安民、抚民为紧要,万不敢扰民、疲民!”

  郑清源在心中暗暗告诫自个儿,关爱百姓、关心农事以及踏实做事,这确实是能讨他们王上喜欢的诀窍。不过这讨得欢心也不是容易的事,一味吹捧谄媚是没用的,主要还是要能做出实绩来。王上和王后可不是大昭末年时那些个好大喜功,却又万事不知的……

  等他回去后也不能松懈,还得继续花功夫,把事情做出个结果来。

  两年全国大旱,又有连年战乱,对于百姓们来说,那日子实在太苦了!如今的大炎朝廷里的君臣,大多都曾是普通百姓,知晓民间疾苦,能体谅百姓们的不易。

  因有他们王后培育出的高产良种,百姓们的日子已经看见转好的趋势了,于是君臣都一致认为:可先停止征伐,给两三年时间,让百姓们休养生息,趁此时机养军练兵,打造出一支骁勇善战的强军。到时再去征战后昭、后燕和后越,最终一统天下。

  因此,在目前及之后两三年里,对地方官员来说最紧要的,就是安民、抚民,让百姓能迅速开始休养生息。

  川蜀之地受战乱影响较小,顺其自然让其休养即可。而凤翔府和长安府两地,又一直都在夏简戟眼下,受炎军和大宴朝廷威慑和浸润日久,不必担心有人心大欺瞒。如此一来,需着重提及的便只有陇西和关内两地了。

  也是因为此,夏简戟才特意看重杨戎和郑清源两人的禀告,并且还都言语告诫了两人,就为了他们别欺瞒乱搞。

  杨戎和郑清源俱都禀告过了,情形都还不差,夏简戟就做了最后的总结:

  “陇西和关内为我大炎边疆,担负着抵御蛮夷之重任,两地军民甚为骁勇,便是在腐朽的前朝大昭时,也勉力守住了边疆,可敬可佩!

  如今我大

  炎虽也不算富有,本王却还是不忍边疆军民在抵御外敌时,还受饥饿之苦!本王不指望两地为朝廷输运粮草、富裕国库,且所幸如今两地百姓已逐渐能够自耕自养了,值得赞许。

  然而,边疆百姓的日子终究还是过得艰难,本王打算免除两地百姓两年的赋役,诸位觉得是否可行?”

  就如先前所说,陇西和关内的军民粗犷骁勇,但日子过得艰难。若是免除了两年赋役,如今有高产良种在,肯定能在两年内逐渐好过起来。

  等到结束休养、开始征伐时,更能获得两地骁勇军民的支持,不说提供壮丁征伐后昭、后燕和后越吧,至少能够保边疆无忧。

  两年时间,朝廷不收赋税,百姓们家里应该能存下些余粮了,若是北方和西北方的蛮夷趁机来犯,边军和边疆百姓们必会顽强抵抗,毕竟他们家中还有粮食在,轻易不会让蛮夷们进了城。

  如果日子过得艰难,家中空空如也,那蛮夷进关也就进了,边民们提脚便能逃了,哪会像那样顽强地死守边疆家乡?

  关于这一点,夏简戟他们都是看清了的。

  反正也不能指望陇西和关内给朝廷输运粮食,毕竟两地军民能够自给自足就已经很难得了,那何必还要去搜刮那点子粮食呢?

  相比把粮食都留给边民们会带来的隐形好处,那点子还不够整个炎军塞牙缝的粮食,也就一点都不重要了。

  葛蕤:“臣觉得可行。”

  诸葛评:“臣亦认为可行,两地军民之前过得着实很艰难,王上体恤两地军民不易,免去两年赋役,实在是仁慈之举啊。”

  “……”

  众臣纷纷道是可行,无一人反驳。

  如果是粮草实在紧缺,他们或许还会劝谏两句。但有高产小麦在,以后的军粮也会逐渐富余起来并且还能存余下来,那就不必抠抠搜搜的,从两地军民牙缝里抠粮食了。

  杨戎和郑清源分别作为陇西和关内两地的代表,这时候自然要代表两地百姓出来道谢的。

  夏简戟免除两地两年赋役的提议无人反对,那就是铁板钉钉的政令了,不同于‘家宴’上的叙话家常,于是两人都离了席,趋步到殿中,向上首的夏简戟谢恩:

  “臣杨戎代陇西军民,叩谢王上!”

  “臣郑清源代关内军民,叩谢王上仁慈!”

  夏简戟抬手示意道:“两位爱卿请起。让陇西和关内两地百姓,以及天下百姓过得安宁富足,是本王的宏愿、亦是大炎群臣的职责,只愿我们君臣能同心同力、共襄此事!”

  群臣也纷纷举杯,道:“臣等愿与王上一道、共襄此事!”说完,与上首的夏简戟一起喝了手上杯中的酒。

  ……

  君臣一家的家宴,到底还是带着政治和社交意味,为此身体有些不适的夏婶(姑且称为太后罢),就没有出席今晚的除夕夜宴,宴上相应也没有年纪太大的老太太,大多都是身体健壮的男女,以及活泼的孩子,一眼望去就感觉活力蓬勃,正如大炎带给臣民们的感觉。

  放下杯子后,姜秾与坐在武将一列第二章宴桌上的沈甜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相同的揶揄意味:这样场合,花样路子真是多啊……

  “来来!各位随意吃,王后准备的这火锅真是不错,这寒天里吃着都不觉得冷了,浑身都热乎乎的!”

  夏简戟放下杯子,在招呼众臣吃饭吃菜时还不忘了夸奖他的王后,为她争面子。

  “……”私下里经常夸奖说甜言蜜语也就算了,眼下这场合竟也这样不吝夸奖,还是有些羞赧的,不过幸好夸奖的言语很朴实,没有私下时那么多花样,“王上和各位喜

  欢就好。”

  “哈哈哈!喜欢喜欢,这火锅吃着真是不错,王后聪慧啊!”

  “确实确实,这火锅麻辣火热,配上醇香好酒,吃着真是不觉寒冷了呢!”

  “王上说的是,这火锅吃着着实舒服,臣以后也定要请臣的夫人,时不时煮一次火锅来吃。”

  “……”

  吃火锅的主意是沈甜出的,火锅底料也是她指导御膳房大厨炒制的,如今群臣却都在夸赞王后,沈甜倒也没觉得不公或从而心生不满。

  她与大佬是什么关系?!用不着计较这些,就是要计较也应该和夏简戟那厮去计较!

  不过,夏简戟虽然会在这些小事上气人,但大功劳却是没有忽视的,以她如今的地位(或者说以张武壮的功劳),没必要去计较这么点小事。

  沈甜小声道:“武壮哥,来尝尝这个毛肚,我刚烫好的,火候刚刚好!”攀扯她家大佬秀恩爱?哼,我也不是没有秀的!

  张武壮虽然被封了个从一品的骠骑大将军,统领着长安城外的五万京畿大营,是名符其实的位高权重。

  但他虽经事多了变得聪明了些,但本性还是性情憨实依旧,这表现在政事上他只听王上夏简戟的,再家事上就听沈甜和他爹张强壮的,还是像往常一样单纯地过着日子。

  “谢谢甜甜!嗯,真的好吃!”

  姜双五、周翠娘还有姜金,三人如今是皇亲国戚了,姜双五被封一等承恩公。不过他们行事都很低调谨慎,不会去做仗势欺人的事。姜金反而因为身份不同了,还变得格外好学起来,可能暗地里立志了,要光明正大地考一个功名出来,以此表明他不是话本子里所写的、嚣张跋扈的无能国舅!

  周翠娘看着王上女婿和群臣都夸奖她的女儿,心中觉得夸奖得都对!但面上嘛却注意了,没有表现出志得意满之类的轻浮嚣张神情,整个人都很是谦逊。只在心里自豪不已,暗道她女儿就是聪慧能干!

  唉,就是如今还没个孩子,没有王嗣传承……周翠娘心中忧愁啊。

  不过她愁归愁,她可不笨,不会做出蠢事来!她当然知道,那些人在她耳边嗡嗡地念叨着的那些,都是存着天大私心!

  像是‘王嗣传承乃国之大事’,‘王后膝下无子恐后位不稳’……等等,然后再拐弯抹角攀亲带故,最后说什么‘家中有一女儿温顺听话,愿为王后分忧’,‘承恩公夫人您看得远,何不去劝王后,让她劝王上选纳妃嫔,繁衍王嗣以稳固国本?’……话里面的那些私心,她一眼就能看透!

  她才不会去劝女婿纳小妾呢,她可不会去装那识大局的人,不然受苦的可是她女儿唉!

  但有些事,真要来也没办法。

  毕竟那些外人可不知道,他们的王上和王后曾经是假夫妻,如今成为真夫妻还没满半年。

  在外人眼里,两人成亲近四载却至今无后,那子嗣问题就该重视起来了。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