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小说网 > 都市 > 《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最新免费+番外》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04章 安
蒋琬被关在李平的私牢之中,被找到时也已伤痕累累。他面容憔悴,胡子也不知多久没打理,头发散乱,一个人静静的卧在干草堆上。
听见响动,他转而睁开眼睛,见到是我,嘴角勉强的扯出一丝笑。
“终于来了。”
他道。
“还以为要死在这里呢。”
蒋琬说。
仍是那云淡风轻又漫不经心的语气。
我看他忍痛卧在那里还笑得出来,明明如此窘迫又狼狈。牢中阴暗潮湿,只有一扇小小的窗户投射进小小的一束光来,映在他的脸上。我也跟着他的笑笑了起来,笑着笑着,又红了眼圈。
“丞相安好?”蒋琬被抬出去时,望了我一眼,问道。
“安好。”我答。
“那就好。”蒋琬平静的看着那束光,这一刻,他的心也好似终于放了下来。
接下来,所有事情都进展得很快,李平垮台也不过一夜之间。蒋琬被救出来后,他手上的供词与书信也成了控告李平的新的证据。
诸葛亮很忙,近一周的时间,他都很忙。大批官员来到相府前,有恳请从重处罚李平的,也有认为李平之前有奇功,希望从轻发落的。听完这些言论,诸葛亮还是十分的犹豫。
自从他经过这件事后,整个人又苍老了一些。
我想给他揪掉那些白头发,但是发现根本揪不完。他已经不是建兴五年的那个他了,北伐以及这件事,着实耗费了他太多元气与精力。
“李平之事,你认为如何。”
这是诸葛亮继上次孙权称帝后,再次问询我的意见。
书房里,烛火有些暗,他的脸色并不好。
“你是丞相,该由你定夺。不用受旁人的干扰,他们的话也都算不得数。”我道,“知道吗?我特别喜欢那夜从咸阳门出来时的你,我从没见过那样子的你呢。不怒自威,侃然正色,很有魄力。”我道。
“亮认为,于公,李平尚可以偷生,于私,决不可轻纵。”诸葛亮道。
我知道他的意思,于私不可轻纵,是因为老张的身故,外加上我与蒋琬,也都曾有性命之忧,李平实在可诛。于公而言,李平早期实在是有过大功的,诸葛亮向来执法严明,一贯秉承“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的态度,自动认罪的,也还可以轻判。
除了这两点,让诸葛亮感到纠结的,还有一点,便是李平的身份。以他为首的益州集团与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多年来一直存在某种隔阂与猜忌,虽有合作的时候,但更多的却是对峙。两个集团历经十数年都未能融合,实际上也不可能融合。对于刘备诸葛亮这样的外来势力夺取政权,他们岂能不恨?再者,双方目标也从未一致过。诸葛亮等人的志向一直是兴复汉室,恢复光武帝时期的盛世,维护汉朝的统治;而李平等人则不以为然,只以保全自身为主旨,川蜀之地自古就是安逸之所在,益州集团之人乐于维护自我的割据统治,并无进取之心。
若是诸葛亮严惩李平,恐怕会牵连到一众益州集团人等,侵犯其利益,而诸葛亮数年来苦心经营建设的和平关系又要被打破。这次北伐不成,必定还要有下次的,后方不稳,前方也根本无心恋战,他曾数度在刘备出征时留守大本营,这样的道理,他一定都懂得。
我为他点上香,盖上博山炉的盖子,这香是他常年爱点的,只是我一直未曾知道这香的名字,于是今夜问他:“这是什么香?”
诸葛亮看了香炉一眼,道:“是荀令的十里香。”
“荀彧?”我有些新奇。
虽然对三国了解得并不多,荀彧这个人却是有耳闻的。曹操的谋士,后为尚书令,因心向汉室,不同意曹操称王,最后自杀而死。
诸葛亮爱点荀令香,是否也怀了效仿荀彧为汉室而死的决心?
——这样的心,他是一直都有的。
我看着那香燃了之后从博山炉的数个小孔中争相飘溢而出,又形成了几股,弯弯绕绕,即刻在这室内弥漫开来,顿时暗香盈室。十里香逐渐熏染到他的衣裳上,沁入他的肌肤里,每一寸都是香的。尝一口,是檀香和零陵香交织的味道,甘松悠远绵长。
可是,我还是很想知道那日的故事,诸葛亮回去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最后是他安然无恙的走了出来。
“那天,到底是什么样呢?”
我终于忍不住了,问他。我的双手扒着他的肩膀,靠在他的背上。——我最喜欢这样的姿势,暗夜里与他窃窃私语,甚为舒适。
诸葛亮也累了,他眯着眼睛,苍苍白发正迅速往外生长着,我不由把他抱得更紧了。
良晌,他说:“那日入城,城门开后,亮第一个见到的……”
“是陛下。”
他轻轻吐出“陛下”这两个字。我听他的语气,有些欣慰。
是刘禅。
原来,刘禅在等他。等他的这位相父。之前黄皓说李平与诸葛亮,刘禅只愿留一个,而那日他在城内等待诸葛亮回来,便是决定要留下诸葛亮。
这是许多年来,刘禅做的唯一一个正确决定。
这一刻,我竟然被刘禅感动了一分钟。看他的年纪,可以做我的弟弟,若真是我弟弟,我一定跳起来骂他,臭小子,还算你有点良心!没忘记建安十二年,你相父随你父亲出山,那年你才降生于世,相父便这样一路陪着你辅佐你!算你还有点孝道!没忘记你父亲临终前交代你要“事丞相如父”!
臭小子,看到你相父独自骑着马跑回来,一兵一卒都不要,为的就是要全心全意效忠你与你的父亲,你感不感动?!
臭小子,真是……吓死我了。
很快,李平的判决下来了,诸葛亮一向雷厉风行,上表刘禅,弹劾李平道:“自先帝崩后,平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
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平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然谓平情在于荣利而已,不意平心颠倒乃尔。若事稽留,将致祸败,是臣不敏,言多增咎。”
继而又公文上尚书曰:“平为大臣,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罔上下,论狱弃科,导人为奸,情狭志狂,若无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闻军临至,西向讬疾还沮、漳,军临至沮,复还江阳,平参军狐忠勤谏乃止。今篡贼未灭,社稷多难,国事惟和,可以克捷,不可苞含,以危大业。……辄解平任,免官禄、节传、印绶、符策,削其爵土。”
李平被废为民,即日迁往梓潼。
这一场动乱不过十日,就平息了。快到让人无法想象。明明十日之前,局势还那样令人紧张万分,明明十日之前,那些故友还活生生的或站或坐在我面前,我们还一起谈天,一起玩笑。
季汉的政局迅速稳定下来,好似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诸葛亮只重判了李平,其余的,敲打一番便也过去了。我知道,诸葛亮也知道,季汉经不起内乱了,否则北伐之梦,将永远成为梦。因为没有史官,便不会有人知道那夜究竟发生了什么,而李平最终只以“谎报军情”这样的名目被处置,他的儿子并无受到牵连,还承袭了他的官爵。
处理完这些事后,我在屋外的一角,给阿夏和老张烧着纸钱。原本早就要烧的,一直拖到现在。
一边烧着,脑海里涌出无尽回忆,让人无限伤感。继而感叹,感叹老张和阿夏,一个忠心护主,一个为父报仇隐忍多年,他们最后连命都可以不要,古代人如何这样忠义?
那些冥纸烧得十分迅速,夏夜的风一过,把灰烬都卷了起来,飘向府外的远处。
我在收拾阿夏的遗物时,在她的柜中找到许多的画像,我仔细的翻看,每一张都是蒋琬。我拿去给蒋琬看,蒋琬默然不语,只留了一张,其余的,当着我的面,都烧了。
“她说她对不住你。”我对蒋琬转达那日阿夏的遗言。
“我也对不住她。”蒋琬淡淡道,“扯平了,都不再亏欠谁。希望她来世可以平安快乐的过一生。”
蒋琬的伤还没有全好,姜氏打了水进来照顾他。她进来时见到我,行了个小礼,看上去很是温婉贤良。我也微微点头给予回应。记得蒋琬和蓝玉那时候都说过,姜氏脾气性格有几分像我,我却看不出真假,或许是因为彼此不熟,才会这样客客气气吧。
“你已有了身孕,这样的事,就不要操劳了。”蒋琬见姜氏进来,与她道。
我闻言,看着他们,想起阿夏,终是默默叹了口气。
作者有话要说:
这本文写到这里快要结束了,还是大大超出我的预期。原本是计划20万左右,莫名写到了快30万。
舍不得写完。不过应该还能写几万字吧。
然后加几个续和番外。
章节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