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火!

智能小说网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智能小说网 > 都市 > 《时光不负爱情,我不负你最新完结+番外》在线阅读 > 正文 16

16

米娅 18491字 2023-01-10

  我承认,这句话成功扼住了我的喉咙。

  “你……不是一直喝绿茶吗?”兴许是直觉作祟,我隐隐意识到了什么,心跳加剧,语气随之变得急促,“你不是说绿茶防癌吗?不是说绿茶有助于消化吗?怎么……”

  他半掀起眼帘,却不肯直视我的脸,接着缓缓道:“人生,不应该只有一种选择。”他的语气沉缓,却力道十足。话罢,目光下陷,变得忐忑,他甚至调整了坐姿,回避起我的眼神来。我却不妥协,紧紧追击,直到他有些不耐地将脑袋扭向餐桌的另一边。

  而就在这顿晚餐的末尾,佟诚跟我提出了分手。

  “为什么?”

  “心已经错位,没办法回头。大浪淘沙,一切都不可能挽留。难道你见过哪对行至穷途末路的情侣还能从头来过?”

  我红着眼,却迫使眼泪没有掉下来。我将食物大口吞咽,毫无秩序地塞进胃里,仿佛这样便能治愈这场五雷轰顶般的失恋。

  不记得是在哪一个午后,佟诚端着酒杯侧躺在躺椅上,将悬在半空的脚尖轻轻晃。兴许是酒劲上头,他的眼眶微微有些红。

  他说,这世上没有甘心臣服于孤独的人,只有不想合群的人。

  我一个鲤鱼打挺坐起身,一口酒气哈上他的脸,胡搅蛮缠地说道:“你适合人群,我适合羊群。”

  他神色一怔,皱着眉头呵呵直乐:“是啊。有时候,人群还不如羊群呢!”

  爱到撕心裂肺时,我们也曾不分黑白,脑中只有彼此;恨到咬牙切齿,又不禁幻想一场针锋相对的对决—血腥的、直接的、充满暴戾的拥抱,以及势必将对方撕碎于怀中的切齿之吻……

  而当爱随平凡渐渐褪去,汹涌澎湃的情与欲偃旗息鼓,反倒是自己率先胆怯、愧疚于安全感匮乏的蠢蠢私心。

  体验过了天上的飞行,回到地面,每走一步都是举步维艰。

  为了让他记住我,我在他的心上刻画,用无可救药的泪水,用歇斯底里的尖叫,有时候,也会用委曲求全的目光以及乞哀告怜的微笑。

  我画午夜里受惊的晚钟,画一支挂着鲜血的刺刀,画被折断的玫瑰,以及我们第一次约会时的场景—

  那是在一个大雨攻城的午后,我丧气满满站在超市的屋檐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都显得狼狈不堪。可他就不同了,他的眼神清洌,其中春光流动。目光相触的刹那,我突然叫出了他的名字—“佟诚!”

  为了让我记住他,他屡屡在我的身体上留下印记,在我的心里铸造牢笼,像是豢养一只小狗或者蜥蜴,让我心甘情愿听命于他。

  他喊“一”,我便俯首亲吻;他喊“二”,我便褪去衣衫;他喊“三”,我便开口描述未来的海枯石烂。我们曾经对彼此太过赤诚,无处可匿,也无须隐匿。

  他明明就是一颗耀眼的小行星,就是那种在别人眼中暗淡在我眼中光芒万丈的小行星。在我孤独的宇宙里闪闪发光,任我旋转、跳跃,在未知中闭上双眼。

  在每一个赤裸拥抱的夜晚,我们总是坦诚相待,也曾讨论过彼此占有的问题。佟诚说,爱是占有,恨是占有,拥抱是占有,争吵是占有,欲擒故纵是占有,缠绵悱恻亦是占有。暧昧是占有,放手是占有,却更是自我救赎。

  我坐在空荡荡的车厢内,火车奔驰,放眼望,西北初冬的平原,苍凉广袤。黄昏时分,暮色四起。远处的云朵描绘出天际的轮廓,收割后的麦田一片凄清。

  景色从窗前一幕幕掠过,生活的真相,自脑海一幕幕掠过。溪流、村庄、树影、沙石,还有他的身影。那些突然浮现在脑中的往事,令眼前的一切突然失去了生机。

  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一个无争的事实—和他在一起的起因,是爱情。鲁莽又直接,如果分开是注定,那么很高兴他勇敢做出决定。一起抽几根事后烟,甚至都不用说“再见”。

  我将相册从包里取出,自掌中一页页翻过,看着此间的自己,慢慢从年少走向日暮。人生变化竟然如此之快,一些回忆来不及细想,眨眼间就成为了过去。

  我记得我们很相爱,爱到吵起架来的时候恨不得杀了对方。

  相识以来,我们对彼此说了太多次“我爱你”。有时候变换语气跟眼神,以各种热烈的、平和的方式。一直到……一直到我们对这句话产生彻底的免疫,甚至将此视为捆绑彼此的绳索、牢笼,视为出言不逊,亦或产生厌恶的情绪。

  至于此,我已察觉,早晚有一天,他会头也不回推门而去。

  我深知自己一直都不是那么幸运的人,投胎技术不够硬,绿茶瓶盖永远只能刮出“谢谢您”,喜欢的人总视我为无物,也不知道努力多久才能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或许人生写到结尾,故事都终将平淡无趣。

  可也兴许是平凡了太久,我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见了佟诚。

  当我再次回到这个地方,一切都未曾变动。他刮胡子的剃须刀,放旧领结的鞋盒,还有窗台上的仙人掌,它的一半已经枯萎了。曾经鲜活的一切依旧鲜活,唯有墙是冷的,我的心是冷的。剥去一层剥落的时光,他仿佛还在这里走动。

  醒来时,已是薄暮蒙蒙。阴天,乌云压城城欲摧的黄昏。洗碗机还未停止工作,唱片机传来Itzhak Perlman的提琴声。我抬眼望窗外,晾衣杆上有两片纱帘,以及未来得及收的衣衫。我意识混沌,起身去厨房喝了冰水,站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在渐行渐远的时光之间,突然明白了什么叫作“置身事外”。

  然后,我推开玻璃门,犹豫再三,抬脚踏进阳台。不知为何,在佟诚离开后的日子里,我硬着头皮鞭策自己保持前行,可再简单不过的动作,每走一步便举步维艰。

  我举头望窗外,万人如海,我自孤单。

  在某个突如其来的瞬间,我仿佛幡然醒悟—在我因为丁点儿蛛丝马迹便不遗余力向他苦苦逼问的时候;在我因为一点点不足挂齿的琐事而神经发作歇斯底里的时候;在我一次又一次丢弃可怜的自尊,跪在他的脚边摇尾乞怜的时候,我们之间的爱情就已经走向了尾声。他成了我放大镜下的一枚细针,成了空穴来风的一粒微尘……

  也是行至故事的末尾,我才终于明白,这世界上的伤感太多,就算我的眼泪落尽,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现在的我,过得还不错。

  白天上班,傍晚健身,生活规律,偶尔忙得不可开交。我一遍又一遍告诉自己,要接受这世上突如其来的获得与失去—洒了的咖啡、弄丢的钱包、散场的爱人、遗失的挚友……你唯一能做的,无非是让自己活得更茂盛一些,学会为自己遮风挡雨,学会做自己的铜墙铁壁。而那些丢了的,就丢了吧,别再心酸,也别再哭泣。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越来越羡慕那些未经世事的年轻人们,他们天真,热血,喜怒哀乐常言于表,就连犯错都显得坦然又赤诚。他们开心的时候昂首大笑,不开心的时候大不了就痛快地哭一场。

  可是我呢?长大的这些年,我学会了精明、聪明,学会了欲拒还迎,学会了逢场作戏,甚至练就了一身披风挂尘、游刃有余的旷世本领,可就在某个万籁俱寂的深夜,当我卸下一身面具与铠甲,这才发现,那种毫无企图的、无须利益置换的坦诚与善良才是成人世界里千载难逢的东西。

  与佟诚最最相爱的那段时间里,我们也曾说过一些没头没脑的玩笑话。

  我说:“如果未来的某一天,你置身于亲朋的祝福声中,身侧的新娘却不是我,结婚时一定寄给我一张请柬。因为我想摸摸新娘的裙子,然后笑着告诉她,你穿婚纱的样子真丑!”

  他轻轻一笑没说话,却用温柔的目光责备了我。

  可是时至今日,当他们携手出现在我的面前,千言万语唯有一句说不出口的祝福送上—愿你们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野心勃勃,来势汹汹,一生都犹如困兽之斗。

  愿所有在感情道路上披荆斩棘的你,能够继续好好儿地欢呼、落泪,爱是携手一路仁至义尽,行至穷途也望你一生平安喜乐。

  行至陌路,忽而领悟—前人旧事一杯酒,令人想念,总比念念不忘的好。

  来自3.8维的男朋友

  因为爱情,世上所有的错失良机、失之交臂、情非得已,

  统统会在你满腔孤勇、披荆斩棘的无畏追逐中跨山跨水、不期而遇。

  小艾是春秋十几年的好朋友,一个潇洒地辞掉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毅然决然做起独立厨子的有志青年。

  之所以称他为厨子,是因为他尚未到达厨师的水准,也或许这辈子也都达不到了。

  小艾学过建筑,留过长发,唱过歌,写过诗,录过电台,现在是一名独辟蹊径的厨子。他一天做一餐,一餐六份饭,非常巧合地,都被美女学妹们订到了。

  原来他是一个胖子,也瘦过,只是现在又胖了。

  春秋和小艾算是老相识,小学、中学,有一阵子每天混在一起。那时候年纪小,几个人买瓶果啤还要偷偷摸摸跑到离家挺远的江边才敢打开。

  春秋一直喜欢写作,后来成了小有名气的科幻类作家;小艾一直喜欢美食,后来成了“胖”若两人的厨子。

  大二上完之后,春秋退学出国深造,两人就很少见面了。而小艾从西安考到厦门,后来又举家搬迁到成都。印象中也草草见过几回,可八成是偶遇,还有一成都是群约。

  最郑重的一次见面是在成都宽窄巷背后一家人气火爆的苍蝇小馆,热闹嘈杂,食客来自三教九流。

  彼时,春秋还在念大学,课余时间刚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小艾则在学海中没日没夜地苦苦挣扎,画着永远无法令甲方满意的设计图。

  那间餐馆叫什么,春秋记不起来了,或许是因为名字过于平庸,“王老幺”、“李老幺”或者“张老幺”,从来就没人弄清楚过;也或许它根本就没有名字,人气和坐标就是它的代号。

  那次春秋也不算是专程赴约,她只是趁着暑假去成都和某个素未谋面却相谈甚欢的图书编辑见面。能够和小艾取得联系,也算是歪打正着。

  春秋和编辑在宽窄巷尾一家诗人开的小酒吧见面,聊了天南地北,聊了合作事宜。

  巷外八百米处的小馆生意兴隆,五点半开门,小艾下午三点赶去排座儿。待春秋五点十分走到店门口的时候,眼前俨然一条长龙,狭窄的人行道被堵得水泄不通。春秋在人群前端找到小艾的身影,手舞足蹈地打了招呼。小艾还没来得及施展他久别重逢的拥抱,只听身后“哗啦”一声响,卷闸门被整个拉起,与此同时,几个身板儿瘦弱的姑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头扎进去,相继占得临街的几个座位。

  小艾凭借虚胖的身躯,好不容易抢到靠角落的桌子,他一边扯过卷纸清理油腻腻的矮板凳,一面冲春秋咧开一个很是夸张的笑。他说:“不枉我提前俩小时排队,贵宾级街景座儿。不能预订,一般抢不到,今天全凭运气好。”

  春秋呵呵一乐,眼看着一辆卖冰粉儿的三轮车一闪而过,几步颠簸,最终停靠在不远处的街角。她跳着闹着要去买冰粉,还没等小艾吱声便一把拽过环保袋。

  待她抱着两只脸大的纸碗出现在小艾面前的时候,菜都已经上齐了。

  春秋看着架在矮桌中间的不锈钢麻辣烫罐儿,再看看四周星罗棋布的各式凉菜,仔仔细细数了两遍,一共十一碟。她暗自吞了吞口水止不住感叹:“全都是我爱吃的,艾爷,你这是能看穿我的心思吗?”

  “我是看不穿你的心,但能看穿你的胃!春秋,你也太低估我对你的了解了。”小艾淡淡地接过话,伸手从邻桌拿过双一次性筷子掰开两半,用纸巾搓了搓,率先递到给春秋,接着自己才又拿来一双。

  其实春秋不知道,哪里是什么看心看胃,小艾又不是透视眼,他不过是将菜单从头到尾点了个遍。

  春秋捧着一只麻辣兔头啃得正香,小艾看似随意地问了句:“春秋,你在国外这两年,有人追吗?”

  “没有啊,我妈快愁死了!”她皱了皱眉头,丝毫没有停下口中的动作。

  “那你看……我追你怎么样?”小艾弱弱地问道。

  春秋听罢,当即被呛得眼泪直流,伸手端过小艾的小木屋连灌几口,接着仰天大笑起来。

  她说:“别逗了,咱俩可是远隔十万八千里的好基友,埋伏在你身边的那些学姐学妹不好追吗?”

  小艾红着脸,端起一碗脑花跟着“呵呵呵”。吃了几口,又犹犹豫豫地放下,刚想把方才只说了半截儿的话给补上,不料没来得及抬头,只听身后一声巨响。

  眨眼间的四目相对,紧接着他们不约而同转身去看,恰巧目睹了三岔路口发生的一场交通事故。

  自打相识那天开始,小艾一直站在春秋的影子里扮演着“灭火员”的角色。春秋有事儿没事儿就找他的“麻烦”,小艾堂堂七尺好男儿,估计这世界上也只有春秋使唤得动他。

  上中学那会儿,冬天早上七点早读,她要他骑车四十分钟到东关买油条和豆浆,夏天的中午就一个半小时休息,她要他跑去南门儿买奶茶。

  就因为春秋的一句“I want……”小艾心甘情愿窜遍大街小巷。偶遇小伙伴调侃儿,小艾脸皮薄,面子上过不去,就借口说都是顺路。

  一句不经意的“顺路”,引起更深入的调侃—“城北到城西叫顺路?东关到南门儿叫顺路?骗鬼呢!哥们儿,你也就是忽悠忽悠你自己吧。”

  小艾钢笔字儿写得好,写过的作业扎眼儿一看都跟艺术品似的,正确率也很高。因此春秋经常借他的作业抄。

  考试那段时间,课业很紧卷子很多,小艾写数学的时候春秋抄生物,小艾写物理的时候春秋抄数学。就这么循环往复地抄抄抄,不知不觉便抄完了一整个青春。

  有次物理作业,小艾写得有些潦草。晚自习,春秋坐在他隔壁“咯噔咯噔”地啃着一支棒棒糖,与此同时问了他无数个问题:“这个字儿是什么?那个字儿呢?这笔是‘一点儿’还是‘一捺’啊?这是大写的z吗?”

  一节课问下来,小艾有些恼火,趁着课间警告春秋。他说:“你就别再问了,反正说了你也听不明白!你老撞我胳膊我怎么好好儿写啊?我不好好写,你拿什么抄啊?我那一笔怎么挽你就跟着怎么挽呗,照猫画虎会吗?”

  春秋听罢,持宽容的态度深表理解,她觉得小艾勤勤恳恳赶作业好像也没什么不对的。

  结果隔天早上春秋被老师叫去办公室训话,理由是:不写可以,不会也情有可原,但得过且过鬼画符就是错!

  春秋被骂得狗血淋头一通,挂着一张哀怨脸回到座位。她狠狠瞪了小艾一眼,随之趴在课桌上号啕大哭。小艾花了两个课间才弄清楚缘由,主动跟春秋道歉,一上来,二话不说先递给了她一大袋塑料袋的可比克和奥利奥。

  春秋将脑袋伸进塑料袋仔细翻了一遍,瞬间眉开眼笑,她说:“都是我爱吃的,这次就原谅你了!”

  小艾一听,手舞足蹈起来。

  中学毕业,他们天各一方。

  春秋没出国之前,在西安读新闻。小艾则是在厦门读建筑。

  但凡公休三天以上的节假日,小艾保准连夜买张票往西安跑。下了火车,就在春秋大学附近订一间便宜的黑猫旅舍,然后一个电话将她唤出来,带她去回民街转着圈儿地吃早餐、中餐、晚餐以及夜宵。

  不仅陪吃陪喝,小艾还发展成了春秋的远程临时取款机。

  比如春秋上半月为买零食和喜欢的鞋子一不小心消费过度,小艾便毫无条件地借钱给她作为下半月的生活费;比如春秋半夜三更随口说句想吃粉巷的麻辣烫,小艾一个长途电话帮她把外卖叫到宿舍;最过分就是在肥皂剧里看到异国美食的时候,大街小巷逛遍了哪哪儿都买不到,小艾只好系上围裙自主研发。

  小艾也喜欢美食,自然积极到不行。

  后来春秋出了国,没人催促小艾开发美食了,可他早已产生了行为惯性,硬是停不下来。他研制出越来越多的拿手菜,一个人吃不完就分给同系的学姐学妹们,学姐要以身相许,学妹要约他出去,小艾屡屡回绝。

  没过多久,小艾开始兼职创业,开了间宿舍式厨房,名叫“三餐”。他一周做三次便当,送餐上门,份量有限,配图发文到朋友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慕名而来。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