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火!

智能小说网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智能小说网 > 都市 > 《春天见大结局+番外》在线阅读 > 正文 第60章 生日114

第60章 生日114

一零九六 11817字 2022-09-17

  于燕笑:“我哪敢呀。”

  李望荣也笑,等了半晌没等到回答,也不勉强:“我每次去北京开会,都有种感觉,我们这边和总部、以及华东是割裂的。你们喜欢深挖,喜欢追究,喜欢把人和事描写得淋漓尽致,以此来彰显你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其实,生活不需要这么多深刻。”

  于燕没有做声,他顿了顿:“你知道风相的主要营收来自哪里吗?”

  “广告和发行收入。”

  “那你觉得是靠主刊?”

  “应该不是。”虽然主刊广告商定位高端奢侈,但广告页固定,一年费用加起来有限,加上这几年发行量变少,风相的议价权也在降低。

  李望荣点了点头,眼前这位从菜鸟做到资深记者,能力是不需要质疑的,但是——

  “你的工作局限在对外,对内可能关注不多。”他说得慢,又字字清晰,“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巨大的,你以为风相靠的是差异化战略,占据的是细分市场,其实不然。从它裁剪掉其他分部,缩减开支起,它就知道自己陷入了困境,也就不得已开辟新的盈利模式。”

  他打开自己那听啤酒:“如果说主刊是风相的门面和先锋队,那么自媒体等网络平台就是收割流量的主力军。从前年开始,风相最主要的收入就是流量变现……你还记得今年年会提出的‘新相’短视频计划吗?”

  “记得,我当时还觉得这很无聊,市场的蛋糕都已经分得差不多了,我们再进入只有烧钱和捡蛋糕屑的份。”

  “但这个提议最终实行了,而且任务落在了华中。”

  “所以这里有新媒体部,而华东只是网编部,你们的员工是那边的两倍多。”

  “对。”李望荣以为她并不关心这边,看来并不是。他觉得有和她好好探讨的必要,“在很早之前,就有专家提出过,读图时代的来临会让读字时代一去不复返,而现在,视频时代使得阅读体验更加丰富,也加速了阅读习惯的更迭。关于这点,我不做社会文化层面的探讨,单就商业角度而言,碎片化的推送考验信息提取的能力,也在促进读者的认知和二次传播。好比你写一篇两万字的封面长文,激起的是部分人的‘哇哦’,而我取一个标题,概括事件加一句迎合大众心理的评论,得到的是数以万计的转发和赞同,而由此衍生的连锁反应,都会回馈得更加及时,这种好处是看得见的。”

  于燕承认他说的有道理,但她并不认可:“碎片化的爆款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如果要保证一定的概率,就要求稳定数量,这样一来,单篇耗费的时间短,总的工作时间却并没有减少。”

  “但这样的工作技术含量低,对人员的要求就低。我请一个资深的老牌记者,月薪可能要两万以上,请两个本科毕业生乃至实习生,每人五千就够了。”

  “……”

  “而且你没发现吗?就拿你自己通过网编部发表的文章,点击量多的都是以普通人为主角的几千字的报道。所谓曲高和寡,专业性太强的文章和大众读者是有壁垒的,从长远来看,风相需要一小撮能力出众的记者撑场面,也需要一群更现实、嗅觉更灵敏、更懂得怎么赚钱的人帮它活下去。”

  “所以我可以认为,这就是分部之间工作气氛不同的原因?”

  “如果你觉得你们那边都是精英,而我们都是俗人的话。”

  “我没有这样觉得。”于燕说,“我只是找不到可以融入的点。如果这里并不需要我,我在这里又有什么意义呢?您没有把我派去新媒体部,也没有让我学其他技能,光是压缩我的发挥空间,我就已经很难受了。”

  李望荣哈哈大笑:“那你为什么不停一停,摸摸鱼,我们基本上都是边摸鱼边工作。”

  “这样才知道网络上流行什么,读者爱看什么,以及学习其他媒体的运营经验是吧。”

  “是啊,道理你都懂,为什么还要纠结那些选题呢?”

  于燕想,她明明比他年轻,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却比他弱多了。

  李望荣打量她皱眉思考的表情:“看样子,我还是没有说服你。”

  “您的目的是说服我吗?”

  “起初是这样,不过,我现在更想知道你为什么没有被我说服。”

  于燕想了想,把那听可乐握在手里:“我的理由很长。”

  “你尽管说。”

  于燕便真的慢慢说:“我大学毕业前在电视台实习,有次去采访城中村改造的钉子户,碰到一群人在吓唬两个老人,摄像师没进屋,掉头走了。后来我报了警,结果话筒被人砸了,再出去,同事已经离开,我打车回到台里,摄影师安慰我话筒不用赔,又说这新闻拍了也播不了。

  实习结束时,我的老师给我的评分很低,我也不想待在那里,就找报社、杂志社,在面试时他们都会提到新闻的生命是真实性,只有风相的面试官问我:‘你相信新闻的生命是真实性吗?’我说,我不相信。

  “能被人看见的新闻是新闻,被人看见的证据和细节是事实,那不被人看见的呢?难道大多数人觉得真实,就一定是真相吗?”

  “你在钻牛角尖。”

  “面试官也这样说我,但他最终给了我机会,所以我很珍惜每一次报道,尽量谨慎,客观,不让自己犯错。”

  于燕想起这些年,风相从来不是权威的发声者,但他很包容,就如同他的理念:湖海山川皆是风过之处,人间百态方为众生世相。他给了她一个平台去见人、见识,也允许她保留俗念,坚持自我。

  “我记得我第一次写封面人物时写得很长,二稿改完还有两万多字,和编辑彻夜沟通,一段一段地改,最终定稿时,我的领导告诉我,辛苦的是我们,了不起的是读者。在一个什么都讲究快的时代,他们还愿意静下心来读我们的作品,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出刊后,我收到了读者的来信,那时我才发现,如果我要表达的被人看到了,哪怕只是很小一部分的人,他们懂,并且理解、喜欢,那我就会觉得这种共鸣真好。”

  李望荣问:“难道你写新闻报道,写一点短文,鸡汤文,不会有这种共鸣?”

  “会有,但共鸣的长短深浅不一样。我不期待自己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只是喜欢这种分享的方式。就像画画,我描绘出一个人的样子,然后被别人看到,神奇的是,这个人和我们同处一个时代,却有和我们不同的活法,我们可以接近他、端详他、触摸他,这就是这份工作的有趣和美好所在。”

  李望荣看着这个比自己儿子大不了几岁的女孩,这些天,他觉得她很上进,也很执拗,但她最大的闪光点是真诚。就像现在,她脸上的欣喜和投入是骗不了人的。

  他好像很久没有见过这种神情了。

  他把啤酒罐喝到见底,决定和她说些重要的话:“小于,我在风相待了三十年,在一线只有七八年,你是专职的记者,那我就是专职的领导,所以到了这个岁数,上面还信任我,让还做管理和创新的试验。事实上,我给不了你专业上的帮助,也压根不需要你来这里替我做些什么,但你要知道,总部要提拔人,不仅是要提拔技术骨干,也要锻炼你们的领导和应变能力。就像小李去你的位置,他不需要交出和你一样的作品,因为他是我们这里最优秀的信息统筹者和策划者,但他缺少的是严谨和细致,所以他去适应和学习……那你呢?你知道你缺什么吗?”

  于燕对上他和善却带着精明的眼神:“请您指教。”

  “松弛。”

  他含笑说:“你做事有很强的目的性,这让你能控制局面,驾驭文字,但说到底,你的心还是紧的。那请问,你既然要来这里表现自己,却不想融入我们,我们为什么接受你的表现呢?”

  于燕思索良久:“主任,我……”

  “你叫我什么?”

  “老、老李?”

  李望荣点到即止:“走吧,小郑点的烧烤是附近最有名的。”

  于燕只好和他过去,不由得问:“我们这算公费吃喝吗?”

  “当然,这是专门拨下来的专项经费,只不过你们分部应该把它当成了奖金激励。”

  “哦。”

  “对了老李。”

  “?”

  “我的那几个选题……”

  李望荣再次大笑:“行了,专心吃饭,团建回去后,我再找你聊。”

  。

  于燕第一次接触这种性格的领导,一面敬重,一面忍不住靠近。时间长了,她觉得李望荣是天生的管理者,别看私下里毫无架子,出了事绝对的以公司利益为先。就拿小郑来说,他明明上午还在和他开玩笑,下午就因为他在短文编辑上的疏漏发了脾气,扣了他两天工资。

  “他就这样。”小郑倒是无所谓。于燕想,李望荣能得民心,大概不是笑面虎,而是真的公私分明吧。

  也正因此,她决定按照他的指点去做。那个小李走了,她一面处理完历史遗留问题,把他这几年的短报道、热点追踪,以及上半年的优秀视频案例打包整理完毕,一面征得李望荣同意,做了几次采写。接触多了,她知道李望荣也是遥省人,同事们聚会时也会聊些八卦和家长里短,每当这时,就会有人提到她的男朋友。

  于燕也想死了她的男朋友,可是她男朋友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学习,她不期待周末,只期待十一,她能安稳放假,他也没有过分的排班。

  这周周五,她六点出现在大厦一楼,准备回去煮面吃,手机却响了。

  “喂?”

  “你下班了吗?”

  “刚下,你呢?今天回家吃……”

  一辆计程车在对面缓缓停下,从车上下来个瘦高的男人,他一手举着手机,一手去后座拿了行李箱,看到她时,他先是一愣,随即冲她露出微笑。

  她睁大眼睛,木然站在原地,实际上兴奋得快要跳起来:“你、你……”

  “我怎么了?”

  耳边传来熟悉的声音,不远处却站着熟悉的人,她如梦初醒,飞奔过去将他一把抱住:“你怎么来了?”

  她的惊喜溢于言表,蒋攸宁单手搂过她的腰,和她额头相抵:“我说过我会来的。”

  “可你没说是今天。”

  “今天很特别。”他早就知道她情绪不好,但一直没陪她,都是她自己消化,那他总要找个弥补的机会。

  于燕笑着问:“为什么今天很特别?”

  “因为今天你生日,”蒋攸宁轻声说,“特别想让你快乐。”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