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火!

智能小说网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智能小说网 > 都市 > 《云家有女落凡尘最新章节+番外》在线阅读 > 正文 1

1

青蛙的小窝 5985字 2022-09-16

  [仙侠魔幻] 《云家有女落凡尘》作者:青蛙的小窝【完结】

  一段情缘,三生纠葛;一方魔玉,各方纷争。他引血封魔,她信守承诺。时过千年,在那片仙源福地,静谧祥和的净土上,她每日与魔性抗争,却渐失本性。她还能护住心爱之人的家园吗?

  仙源披难,父亲卧病,为救父亲姐妹出源,几个不谙世事的少年直把江湖搅了个地覆天翻。生生死死,爱恨情仇,谁人可得圆满?

  环境介绍:无量仙源

  青山萦翠萍,绿水绕幽境,融乐香源松柏丰,无量山水影。

  皎月夜安宁,和风抚人醒,朝闻妙乐夕观红,绝世难寻景。

  那是一处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山高肃穆,水远遥听,有日月清明。源人世代居于其中,和乐美好。他们依托山水而生,尊奉自然,自称其家园为“无量山水”,即是无量仙源。一千年来,无人知道山水之外是什么样子,因为那些纯朴的源民深信太阳的家在山边,月亮的家在海际,而他们的家就在那里,就在无量山水。

  无量山水有着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神话,自己的法则。灵山秀水养育了超凡脱俗的无量山水人,晨作暮息,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无限的玄机。

  此处仙源中心是一个大平原,方圆几百里,阔目了然,接近于圆形,源民们尊奉日月,便将这个平原叫做“净月原”。源中最富饶的土地,最绚烂的花朵都在那里。

  净月原上流过一条河,是无量山水的生命之源。那条河养育了无量山水近万源民。净月原的东南、正南、西南三面环海,即为无量海,其余五面为山,连续绵延百余里,峰峦起伏,巍峨壮观。

  其正东面有一座无量峰,高千余丈,峰顶有千年积雪,是为仙源最高峰。自净月原往上观去,无量峰如冲天之柱,直抵中天,终日烟霞萦绕,美景难描。

  峰上八百丈有一高楼,其名弄月,千年古木搭成,高耸入云,有锁月摘星之势。楼高一十三层,顶上八角,各有木雕瑞兽一只,且各含铜铃一个,风吹铃动,其音妙不绝耳。若有人无故闯入楼顶,铜铃则会发出震动山水的奇响,引来源民。此楼的一二层供奉着创源之祖云胜将军的铜像,牢牢地锁住高楼令其风雨不摧;三层典藏经著;四层族谱宗卷;五层技术百科;六层是源人自著各类书籍,包括传记,经验等;七层为源人历年的珍藏,手工艺品价值连城;八层是四壁圆顶彩绘:有无量山水的创源神话,建业传说;九层为仿真天象图,星辰罗列与真正的星夜无二;十层原本空空如也,但自从东方伯约进源之后,几年之内便被他默记的书籍填满;十一、十二层尚无一物;十三层甚是重要只存有一件玉器,源人称其为灵砚,尊其为宝。此砚确实有灵,在它身上发生的故事就连源人也说不清,只道是:

  心未灭,千年好玉成。风雨飘零为死生,终招致血雨腥风,悔之不能醒。

  情难绝,挥手卿梦醒。蒙蒙尘埃魂落定,借卿红泪换新生,福披云李城。

  源人笃信灵砚,将其千年前引来纷争,致使云氏与李氏获罪,飞云将军沁砚封灵,云李两姓人独居无量山水的故事代代相传,并将此砚放在了无量山水的最高峰上,存于弄月楼顶层。此楼是:

  举目星欲坠,低眉远世间。登楼似弄月,祁玉可动天。

  顺着弄月楼往下走,在无量峰的半峰之上有一处朝向大海的险崖,崖上有依山势而走的三层木室。背北朝南,高中低呈阶梯状,以石阶相连。房前有一大片宽敞的空地,修整得十分平坦。崖边东侧有一棵古松,松荫下有石桌,石凳。崖边有一块两人余高的巨石,上刻着三个大字“听音崖”。

  从古松下看日出是最美的。绕过木室往西走十余步可以看到一处绝壁,壁面光滑如磨,壁前亦有石桌、石凳。每天早上,这里都会有人在石桌上放一架古琴,用优美的琴音唤醒沉睡的源民。那琴声透过身后的石壁可以传遍整个无量山水。而每天晚上日落之时,绝壁映出的夕照红霞居然能够映红天际,映透整个无量山水。因此石壁取名“回声壁”,又名“映日川”。听音而起,观红而归已是无量山水人的习惯。不过源民们几乎不知道听音崖是什么样子,它深锁在云烟里,竟然是这桃源中的一处小桃源,仙境中的小仙境。其主曾有诗云:

  青山凝冷雾,险处伴鸡鸣。铁索穿云上,中天好乐听。

  崖上琴声住,源内谓五更。斜日移西楼,回声壁映红。

  听音崖石壁在西,刻有听音崖三字的崖碑在南,碑下斜插着一根铁杵,深深的插进了岩石里,它的上面扣着两个大铁环,分别连着两条铁链。铁链是千年玄铁打造并与峰下的两处居所相连。此索被称为“穿云索”又叫“连心索”,为上山下海的一处捷径。

  木室东侧有一条崎岖的小径,可以通往山下,顺径而下,在小山腰上有一片茂盛的竹林,按照奇门阵法排列,曲径幽深,竹林悠长。在最深处的茅舍很难被发现。走进去,茅舍周围棵棵梨树环绕,清静幽雅,舍门上书四个金字:“隐幽别处”。茅舍前后两院,远远地便可以闻到药草的香味,院内养着白鹤,一片闲淡、自然与清雅,思量主人的心情与过往,可以这样来形容这处茅舍:

  苍山翠柏竹幽隐,柏翠竹幽隐苍山。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